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安寧療護簡介



  生、老、病、死為人類生命自然過程,近年來,以人性關懷為出發點的安寧療護受到多方重視,其強調臨終是人類自然生命存在的一部分,但社會對「死亡教育」仍是非常缺乏的,人們常不知如何面對死亡,甚至經常接觸瀕死病人的醫護人員,對「死亡」也仍抱有恐慌的態度。
  衛生署從民國85年主導安寧療護推動,目的為期望在實務上,保障癌症末期病患能得到更完善的照顧及減少不必要的介入性醫療;在精神面上,喚起我們正視死亡認識的問題,從而更能夠尊重生命,有助於回歸並落實人性化醫療的理念,提供了民眾正確面對死亡的機會,進而建立「預立醫囑」及「不實施心肺復甦術」(DNR)的生命新主張。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大德病房十週年感言

■社會工作組組長/鄒平儀


  安寧療護的核心理念,是以提供臨終病患及其家人身、心、靈、社會的完整性關懷為服務目標,因此,它的處置重點已經從治療(cure)轉而以照顧(care)為主。而藉著團隊分工來運作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四全專業實務內涵,一直是本院大德病房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的工作模式。由於安寧療護的價值理念與社會工作的助人觀相當接近,因此,在安寧病房裡,我們可以不費力氣地培養出團隊合作的默契,並且藉由這份默契的優勢,來共同推展善終照顧的宗旨與精神。

驀然回首

■主治醫師/吳彬源


  千古艱難為一死,生老病死卻是人生必經,沒人只生不死。但死亡卻令人畏懼。尤其生命末期,恐懼無法控制的痛,恐懼受苦,恐懼尊嚴蕩然無存,恐懼成為負擔,恐懼這輩子的生活毫無意義,恐懼離開所愛,恐懼失去控制,恐懼失去別人的尊敬,然而最大的恐懼也許就是對於恐怖本身的恐懼。照顧臨終病患是個細膩,勞心勞力的群體工作,很難想像在全院死亡率最多的病房裡,大德團隊已走過十年。

茁壯生命 美麗人生

■大德基金會董事/王玉珍
王董事玉珍夫婦伉儷


  時光是無盡的、生命是有限,豐衣足食的人,不知三餐不繼的辛苦,身體健朗的人,不知罹患重症的苦痛與煎熬。

  個人有幸承蒙 李董事長良雄之邀聘擔任大德安寧療護發展基金會董事一職,個人初對安寧病房的認知:是幫助癌末患者減少苦痛,渡過餘生而已。

珍愛生命、把愛寫下來

■病人家屬/陳瑋

黑暗已經過去
黑暗不是結局,亮光才是
絕望不是結局,希望才是
死亡不是結局,生命才是……
芭芭拉.羅默爾醫學博士
引自《揭開生死謎》

在安寧病房還有與身體疼痛控制一樣重要的事

■社工師/蔡美惠

  醫療科學之進步,雖令死亡率降低並延長生命,仍無法避免死神敲門造訪,目前國內民眾普遍對死亡態度仍屬保守與禁忌,許多病患被轉到安寧病房時,只盼「既然沒有希望(求生),就不要痛苦(身體上)趕快解脫!」。然而,臨床顯示,病人在死神面前除了身體有疼痛外,其心理與心靈也受不少煎熬與痛苦。因此,安寧緩和療護以團隊合作模式積極減輕或緩解病患身、心、靈痛苦之支持性照護,陪伴度過餘生並為家屬提供悲傷輔導。除減輕身體疼痛外,其心理社會與靈性的照護可分為下列幾點:

美感記事- 7 花開花落


  王太太在電子公司上班之餘也玩股票,先生覺得病人的工作都與數字有關太傷腦筋,希望太太能多做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於是美術療育師很快地與他們建立關係。王太太喜歡賞花,尤其是先生送給她的,每每回想一次就甜蜜一次,王太太也用心透過作品表達先生對她體貼照顧的感動,每畫一朵花先生也讚許她的進步,在過程中觀察到他們夫妻之間無話不談,相處中流露真誠與自然。

足部護理很重要

■編輯部

目的:
位於神經末梢的腳,常因血液循環欠佳而感到冰冷,每日以足部護理的方式,可達到病人足部清潔;減輕雙下肢水腫、增進舒適;促進血液循環,使肌肉放鬆,甚至可達促進睡眠的神奇功效。如配合乳液適時保養,更可增添皮膚細嫩光滑。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專業諮詢Q&A

Q:進住安寧病房需如何轉介?
()門診或急診:必須先掛號,再帶著原診斷書及該醫院的病例摘要就診,若病人無法親自就診,則由對其病情最了解的主要照顧者前來,安寧療護專科醫師會和您詳談,再決定住院與否,以便進一步安排。若病人原就診醫院已有安寧療護,可向原主治醫師反映,協助聯繫進住。
()本院住院中的病人:由當科醫師溝通後,開立安寧療護會診申請單,由安寧療護專科醫師會診後,1.將安寧療護入院同意書請家屬填妥,送大德病房護理站,家醫科總醫師將評估依序安排進住,2.申請「安寧共同照護」,由安寧醫療團隊到原病房共同參與照護。


健保IC卡「安寧緩和醫療意願」加註 Q&A說明書


  行政院衛生署於955月委託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將民眾簽立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及『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等資料,經該簽立人同意,彙整後送交中央健康保險局,以利中央健康保險局將上述個人意願登錄到健保IC卡。

大德護理品牌的歲月年華

■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長/陳美碧(前大德病房督導長)

  台北榮總大德病房自民國八十六年七月開幕至今已滿十週歲了,成立之宗旨乃在提供末期病人安寧療護之照護,期使在有限的生命中能活得有尊嚴,並達生死兩相安之境界,猶記得開幕迄今歷任之團隊成員們,無不兢兢業業,尤其是護理人員所努力耕耘並建立起來的照護口碑遠近皆知,無論是來自病人、家屬,甚或慕名來參訪的同道及學生們,無不口耳相傳,在「榮總大德病房看到了護理關懷及人性化照護的本質」,真正做到了給予末期病人的五全--全人、全隊、全程、全家、全社區之照護,獲得在安寧療護領域至高的榮譽。

辛苦會過去 美麗會留下

■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長/蘇逸玲
 
後排右一:蘇逸玲督導長
  最近天氣開始炎熱,新聞常報導全球各地的氣溫,都在異常飆高,大家都期盼涼爽的秋天趕快報到!站在噴水池前,抬頭望向聳立在湛藍天空下的中正樓,陽光雖然亮眼,卻掩不住頂樓花園旁那座名為『大德』的安寧病房,溫洵的療護之光灑落院際。是什麼樣的情懷讓人心生感動?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一群人放手去做?是什麼樣的熱誠讓這座病房從無到有?

  蓮花基金會成立初始,即不遺餘力推展安寧病房能在台灣各大醫院開花結果。在成立後的第一年即有了成績,臺大醫院在副院長陳榮基的戮力奔走下,繼馬偕及耕莘醫院後開辦了緩和醫療病房,第二年,著手推動台北榮總安寧病房的籌劃。

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安寧病房的練金術士

■臨床心理師/胡淑娥

胡淑娥 臨床心理師
  這個世界上最有意思的莫過於人吧!哲學家說人是一枝會思考的蘆葦,不只是這樣活著,還會創造一些學科來研究自己為什麼是這樣活著;想要活得更好,就試著去瞭解人的行為和心理運作的歷程,找出是什麼促使人能朝向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哲學家、心理學家。
  然而,有時我們需要找人談談。一個國三的男孩因為情緒失控來到會談室,一位事業有成的中年婦人因為失眠而來會談室;心理師被賦予的任務之一便是在人們面對複雜的人生挑戰時,促使這些人有機會適當地瞭解自己以及所面臨的處境,重新找到自己的力量與因應的方式,並從這段過程中有所成長,也能回過頭來欣賞這一切。

美感記事- 4 陽光花園


  轉入後,朱女士的骨轉移疼痛似乎控制的不錯;但為什麼她總還是愁眉不展?
  某個充滿陽光的下午,所有問題的解答,在一份「陽光花園」的菜單中,終於水落石出。原來,她向來是這樣好客及結交朋友,假日總親自在家做幾個小菜款待親朋好友。子宮頸癌奪走她的自由。她避諱好友的探視也讓她陷入從所未有的孤獨寂寞。

美感記事- 3 依然有美夢



  王先生在病房掛著小女兒的畫畫作品,主題是全家去公園遊玩的景象,內容與王先生的心境呼應著。王先生分別談到兩個女兒的情形時有著不同的神情,前妻也告之大女兒病情令病人較憂心。病人因睡不好常會做夢,從夢中醒來,因為夢中看見許多奇怪的陌生人來抵擋著他,而且有一扇扇推不完的門,讓他無法到達到家裡看到女兒的感覺,王先生此時順手將夢境畫出,我們與他分享夢境中勇敢的他想保護孩子的勇氣,王先生聽了很感動,希望這張作品由女兒繼續美化完成它,讓全家面對困境時,依然有美夢。

專業諮詢Q&A

Q:安寧病房病人是不是一個醫師放棄的病人?
不是! 我們認為每個人的生命都很寶貴,即使是在走到人生終點時,也應該得到良好的照顧。癌症末期病人和家屬所需要的並非侵入性且增加痛苦的治療,也不是放棄不理會,而是尊重他們、減輕痛苦、照顧他們,讓病患能擁有生命的尊嚴及完成心願,安然逝去;家屬也能勇敢地渡過哀傷,重新展開自己的人生,這就是安寧療護的終極目標(本文摘自安寧基金會QA)。

Q:安寧病房是個任何疾病末期的病人都可以進住的地方?
目前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的病人是有條件的:
()經過主治醫師確定為癌症末期,當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都不能治癒或延長生命時。
()病人有身體的症狀和痛苦,或有心理、精神、靈性、家屬等問題時(本文摘自安寧基金會QA)。
()經過主治醫師確定為漸凍人末期,未氣切及使用呼吸器者。
Q:安寧病房是家屬可以不用陪伴的地方?
親人的陪伴對病人而言,是任何人無法取代,尤其在病人有限的生命時間裡,我們鼓勵家人盡量抽空陪伴。

Q:安寧病房病房差額是多少?
目前癌症已列入重大傷病,給付標準均按照全民健保標準。本院安寧病房二人房,一天需付2,400元;單人房需付3,520元之病房補助差額。醫藥費部分,若是健保局尚未核准給付的藥品或治療才需付費,貧困癌末病患亦可透過合約醫院社工室申請經濟補助。

Q:安寧病房門診時間是何時?
本院安寧療護門診時間,每週一、四下午家庭醫學科安寧療護特別門診。

(本文修訂自『曇花一現,美善永存—癌末患者的心路旅程』作者:趙可式教授)

與護理夥伴共勉

■ 大德病房副護理長張靜安

  病人及家屬因疾病在治療過程中,一路走來,其身、心受苦絕對比我們想像中還多,因為一起敘說與傾聽,生命故事裡的哭與笑就有意義,體會彼此互動後的真、善、美。賦予病人希望方式:如症狀能得到足夠的控制、感受被重視、家人與親近之朋友的關心是最有意義、有限時間裡做可行的事情、協助找出病人心靈深處對於生命之看法及自然間關係之認知,滿足其靈性之需求、肯定病人之特色、鼓勵病人及時把感覺表達、肯定病人其一生的價值、閒聊可從過去生活中、工作上、及個人經驗或藉著相片、日記…等與他們作生命之回顧,一起聽聽其獨特的故事。

大德病房 十年感言

■台北榮總家醫部社區醫學科主任/陳曾基


  剛開始偶而遇到病患家屬以感激的口吻詢問,大德病房團隊如何能夠維持令人感動的優質照護?起初,我總是微笑以對或是感謝讚美,同時也在腦中思索合宜的答案。的確,這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大德病房幽雅僻靜、空間寬敞、視野遼闊,外在優裕條件並不必然衍生優質照護。大德團隊成員的愛心、熱忱、專業,應是優質照護的直接原因,然而一則不便自誇,再則似乎還有制度面的成因。

2007年3月25日 星期日

安寧照護喚回生命尊嚴與安祥

■病患家屬/許女士

  婆婆因直腸癌而開過三次刀,第二次手術後又輔以化療及放療;然而她的身體與心情卻也每況愈下。第三次手術則因放療後造成腸沾黏而不得不再冒險開刀,因腸沾黏期間即使少量進食也會嘔吐,所以手術前後插鼻胃管那種痛和苦再加上癌細胞轉移到骨頭而產生的折磨,病人本身的痛和苦應該數十倍於家屬從旁所能體會的;即使服用強效止痛藥也只是短暫性,身體的疼痛隨時發作。除了身體的痛,精神上的折磨使她經常自怨自艾,"她拖累我們""老天為什麼不讓她早走",心靈上的折磨遠超過生理上的。這不就是典型癌症末期者的共同心聲嗎?

大德之愛~創刊號發行茶會暨養生藥膳講座

■編輯部

創刊號發行茶會活動照片
  財團法人大德安寧療護發展基金會於951222日在中正13樓胃腸科會議室,舉辦大德之愛創刊號發行茶會暨養生藥膳講座,逢大德病房成立近10周年,正式發行大德之愛季刊以推廣安寧療護為主要任務,邀請台北榮總李良雄院長蒞臨,以及台北醫學大學楊玲玲教授主講養生藥膳議題。


美感記事- 2 美麗的結婚證書






  王老太太和王老先生雖然是人生的第二春婚姻,但非常珍惜彼此在這晚年難得的因緣。
  王老先生照顧王老太太可說是無微不致,而王老太太也以彌勒佛般的笑容來回報,即使王老太太臥病在床時間真的很長,王老先生總是安靜等待王老太太的清醒,把握一分一秒的時間與她說說話。
  所以美術療育的方向,協助他們在有限的時間裡表達彼此深厚的情感,作品中有他們心和心的相連,此情不渝的吻,作品完成時兩老非常歡喜地表示這是他們最最美麗的結婚證書, 同時也是這輩子最美好的禮物。

美感記事- 1 重提往事


  成為頂尖的服裝設計師是小燕子一輩子的夢想……

宗教師與靈性照顧

■宗教師/釋法成

  緩和醫療照顧是由團隊照顧,目標是為了能讓病人達到善終。癌末病人隨著病情發展,每一階段有不同需求,越接近臨終,靈性照顧顯得越重要;當身體到最後階段,因為功能喪失、病情惡化、加上社會衝擊,會產生許多生死交戰的心靈課題,這些都是因為不了解人生的實相。所以,世間一切努力奮鬥,都無法使人能夠「人生無悔,生命無憾」。此時宗教師透過適當的評估與問題引導,可以啟發病人正確的見解,了解人生的意義及價值。提昇病人的靈性境界,讓病人從束縛中脫困,痛苦就會減輕,幫助病人超脫死亡的恐懼,而得以善終。

大德心~溫情脈脈

■前大德病房護理長/林瓊玲

                                                     
  思啊、思想起…,身體是有記憶的,儘管萬事有其時移事往、萬物有其物換星移,但身體內的細胞、大大小小的血管已經注入了無數大德的點點滴滴,就這樣總是記得甚或戀戀著大德的種種切切。回首來時路,二十五年臨床護理工作後踏入了安寧療護之領域,面對諸多受到疾病侵蝕折磨、飽受苦痛的癌症末期病患,陪伴他們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與病患、家屬、團隊伙伴一起共嚐酸甜苦辣之味,共享喜怒哀樂之情。

大德十年 飲水思源念深恩

■台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 黃信彰


  時光芢苒,驀然回首,大德病房迄今倏忽十年,始憶當初本院為回應廣大癌末病患及家屬之殷殷期盼與社會賢達之深切期許,雖然健保給付日益減縮,醫院經營相當艱困下,程東照前院長鑑於台北榮總為國家醫學中心,有必要擔起領導責任;在履勘本院各處後,將最頂級的病房設予大德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