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青年學子看安寧專欄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生/吳郡綾

對安寧療護相關法律規定的看法

我一開始對「病人權利自主法」及「安寧緩 和條例」主要的疑慮有二:一是病人沒有專業知 識,把決定權還給病人感覺是不負責任的事;二 是到底會不會發生該救卻沒救的情形。今天上完 課發現當今的法令已在尊重醫師專業、尊重生命 及尊重個人自主權,三者盡量取得平衡,它體現 了我們尊重生命價值的多元性,不再一味追求生 命長度,也促進醫師專業與病人主觀想法間的溝 通,使每個人能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為自己的 離去做最適當規畫。我自己很希望這個議題被擴 大討論及實行,希望能有人協助降低門檻(如:金 額),因為我認為這同時也是能帶動社會重視專業 及消費者需求間溝通的風氣。

對安寧見習教學活動的心得

其實「安寧」這個議題在我們大學學習過程 中,已經是一個一再被提起的課程了,所以原本 對這次課程不抱期待,但聽完醫師(老師)講述後 卻有不一樣的收獲。以往的課 程較著重在從感性層面去傳達 這個議題的重要性,也讓新一 代的醫師能接受這些觀念。而 這次課程仔細地告訴我們在實 際面上哪些情形適用?預立醫 囑的內容包含什麼?施行上可 能遭遇的困難?以上種種讓我 感覺更貼近現實一點。以前我 覺得「安寧」很好,但當家人 、朋友提出一些疑慮的時候,卻無法為他們解惑 ,甚至自己也有些擔心。這次上完課才發現,很 多我想過的問題,臨床醫師或設立法律的人都考 慮過了,也因著對生命的尊重,做了層層確認。 因此,我想在今天以後,當別人提出對「預立醫 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AD)」、「預立安寧緩 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DNR)」的疑問時 ,我就能更確定的回答了。

大德安寧病房團隊醫病共享決策競賽獲獎

■編輯部

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團隊,繼2016年 「醫策會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工具競賽 」榮獲佳作後,今年再度獲獎!在北榮今年6個 參賽得獎名單中,「安寧療護」即獲2個獎項, 分別獲得銅獎及佳作!

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是衛生福利部近年重要政策,全國大力推 廣之外也委託醫策會(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 質策進會)自2016年起辦理競賽,鼓勵醫療院所 開發決策輔助工具(patient decision aids, PDAs) ,優良作品將放置於衛生福利部醫病共享決策平 台,(https://sdm.patientsafety.mohw.gov.tw/) 開放給全國醫療院所使用,促進資源共享。

今年度共有154件作品參賽,共計入選21件 為金獎1件、銀獎4件、銅獎7件、佳作9件,北榮 共有6件作品獲獎,數量居全國醫院之冠,大德 安寧病房團隊貢獻2件,難能可貴。

今年大德安寧病房團隊在病房主任林明慧醫 師與護理長陳小妮領導下,同仁同心協力準備了 安寧療護兩大常見課題,先通過院內初選,今 年8月初報名參賽,經過兩階段評選贏得佳績。 先後獲獎的三個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主題皆屬於生命末期照護及安寧療 護,分別為:

  • 2016年佳作: 如何決定無法進食的末期病人是否置放 鼻胃管?
  • 2020年佳作: 我/我的家人癌症末期進食減少時,需要 打營養針嗎?
  • 2020年銅獎: 末期病人準備出院了,他/她適合回家照 顧、入住機構,還是轉到其他醫院? 

北榮大德病房安寧團隊平日戮力用心於安寧 病房住院、共照及居家末期病人照護之外,仍不 斷發想凝聚共識,經過無數次的討論、修改,研 議出對生命末期病人的多元照護模式,提供最適 合的選擇,無論得獎與否,都值得向她(他)們致 上最高的敬意!

安寧專業人員對於中醫輔助治療 運用於安寧緩和醫療照護之經驗和態度

■臺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林譽家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疾病 的末期症狀,包括虛弱感、疼痛、噁心、嘔吐、 呼吸困難、功能衰退等現象。這些症狀的出現使 得病人難以獲得良好、有意義、且有品質的生活 。因此,起源於英國的安寧療護給予了臨終病人 一個善終及尊嚴離世的權利,並逐漸盛行於各地 ,亦在台灣落地生根,逐漸成長茁壯。

不過,受限於安寧療護的發展起源與台灣 主流醫學的長期薰陶之下,目前臨終病人於 安寧病房所接受的照護還是以西方醫學為代 表的主流醫學為主,部份輔以輔助與替代醫 學(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賦予病人身、心、靈的支持。然而,作為 台灣地區盛行的「中醫」雖然屬於一種輔助與替 代醫學,但目前顯然還無法系統性地應用於安寧 照護。這個起源於5000年前的醫學體系歷經長 時間的進展之下,已成為東亞地區一種常見的醫 療型式,並根據陰陽、五行、經絡等理論發展出 中草藥、針灸、艾灸(moxibustion)、按摩、食療 、運動(如太極拳)等多種療法。因此,不少國內 外的學術研究者已經試圖探尋「中醫療法應用於 緩和醫學領域」的可行性,且獲得一定的成果。 例如,中草藥已被證實可以有效緩解癌症病人的 疼痛、噁心、嘔吐、疲勞等症狀,且可減少癌症 術後、化學療法和放射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或併 發症。這些發現引起了安寧緩和領域專業人員的 關注,並獲得一定程度的迴響。

因此,為了能更進一步的了解中醫輔助療法 在台灣地區安寧病房的使用現況及發展情形,我 們一共在8間醫療機構之安寧病房中進行了一項 調查研究,以問卷調查的型式訪問了251位具備 安寧照護資歷的專業同仁,並從中分析安寧專業 人員對於中醫輔助療法的使用經驗及看法。研 究成果於去年八月正式發表於「整合醫學雜誌 (Integrative Medicine Research)」。我們的研究 發現,大多數(將近9成)的安寧專業人員認為, 中醫作為安寧療護的輔助治療模式,可以改善臨 終病人的身體不適與生活質量,並且願意嘗試中 醫輔助療法。這個結果與先前文獻的結論類似: 安寧專業人員對於輔助與替代醫學應用於安寧療 護抱有一定程度的興趣及認可。有趣的是,在研 究中我們也發現,不同類型的中醫輔助療法的使 用頻率差異甚大。有文獻指出,使用頻率的差異 主要來自於醫療人員對於該療法的了解程度、過 去的使用經驗以及是否具備足夠的安全性與有效 性的相關訊息。

另外,我們的研究也發現,大多數(90.8% )的安寧專業人員自認缺乏足夠的中醫知識或經 驗,且安寧病房照護經驗無法有效地彌補中醫知 識或經驗的不足。類似地,多達88.0%的安寧專 業人員認為,現階段緩和醫學領域的中醫教育課 程及訓練無法滿足臨床所需。除了知識經驗的缺 乏及教育訓練的問題外,國內目前缺乏一份廣為 接受的末期病人中醫輔助治療指引,也使得安寧 專業人員在臨床照護上往往只能依照自身經驗及 所學,且容易使病人無法獲得最具實證的醫療照 護模式。

因此,為了能讓安寧病房臨終病人獲得更好 的照護,制定一個合適且專為安寧緩和醫療設計 的中醫輔助治療課程與認證系統,並依據證據等 級制定因地制宜的「安寧緩和中醫輔助治療指引 」有其必要。這些方式皆能有助於協助安寧專業 人員能更全面,安全,方便地了解和運用中醫輔 助療法於安寧緩和照護,給予臨終病人多一種「 善終」的選擇,讓病人能更加舒適及尊嚴地邁向 生命旅途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