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勇敢說再見

■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台北榮總大德病房代訓醫師 /高瑜蔓醫師

高瑜曼醫師(前排左2)和護理同仁與病友及家屬合影
  這天,我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台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開始為期三個月的住院醫師訓練。
  大多數的人聽到「安寧」就很排斥,就覺得安寧是一個等死、不好的地方,但我在受訓的過程中找到了答案。「安寧療護」是協助癌末病人渡過最後一段安適、有意義、有品質的生活,盡一切努力照顧病人,讓他們可以安祥、舒適地活到最後一刻。安寧療護並不是放棄治療,而是像加油站一樣,當病人與家屬在疾病的侵蝕下耗盡了勇氣和能力的時候,可以到這裡來休息和補充,藉由醫療團隊的力量來陪伴他們一起走完人生的路程。

美感記事- 39 馬市長


  今年228公園馬市長遭人吐口水事件,讓團隊發現了一個小秘密!單身的阿蓮姐對咱們英挺的馬市長有著少女般地仰慕。為了雙眼發亮、目不轉睛盯著螢幕上馬市長的阿蓮姐,熱心的陳健文總醫師義不容辭上網mail給馬市長傳達支持的心意,而馬市長竟也親自來電致謝,並加油打氣。當天阿蓮姐臉上的笑容久久未散......

給大德安寧團隊的一封信

■大德安寧病房病人家屬/俞胤如

敬愛的大德團隊:
  家父俞春炎先生在八月一日進住大德病房,並於八月十六日病逝,在這段期間感恩大德團隊在他人生最艱困的期間對他的扶持,因為您們,他在很有尊嚴的情形下走完人生路。
  本人因僑居美國,自從家父六月初被診斷出為癌症末期後,告假返台陪伴他一個月,最初在某大醫院住院三週治療,看見父親每日任由醫護人員不斷添加白蛋白、營養液…吞下無數難以吞咽的藥丸,鳥青的雙手還得忍受因找不到血管不斷被扎針之苦,明知這是無謂的治療法,卻毫無對策。心疼父親不但要身受病痛的折磨,還得時時當醫療人員的實驗品,毫無尊嚴可言,讓同樣受過癌症之苦的我憂心不已。記得當返美歸期已至的當日,父親把我叫到床前,要我和兄姐商量,當他可以出院居家療養後,一定還會有再住進醫院的情形,是否該考慮轉至其他醫院?一向很沉穩的父親己對這所大醫院喪失了病人該有的信賴感,我無言以對,只能帶著淚水趟上歸途。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美感記事- 38 秘密花園



   
    尋找過往的思緒,終於讓自己找到那位秘密花園的女主人。彷彿在一幅畫中,我看到了充滿愛的花田,有人在那裡飲啜茶點,正享受絢爛的陽光,仔細一看畫中的人竟是我所期待的女主人,習慣稱呼她為姐兒的我,希望能再與她暢談美好的事物。

美感記事- 37 牛肉麵傳奇




  鄭伯伯是一個外表看起來嚴肅,煮起牛肉麵來卻充滿熱情的人。
  

給大德病房的一封信

■大德病房病友家屬 / 李日常

作者(前排右2)偕母(中坐者)與大德病房工作人員合影

  時間過得好快,媽媽走了至今已七個月了,感覺像昨天的事情,每到晚上都還會想著媽媽的影子。
  猶記在今年二月,同事來家裡看見媽媽的第一眼就驚訝的說:「哇!你媽媽今年都80歲了,真看不出來!還以為不到70歲呢?身體好健康!又跑又跳,還可以拖地、洗衣、洗窗戶呢!」

「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新版公告

■編輯部


  衛生福利部於2013515日公告修正「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不施行心肺復甦同意書」、「不施行維生醫療同意書」、「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及「撤回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聲明書」等五種表單範例予各醫療單位參考,台北榮總於今年8月,民眾版「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內容已確定,即日起開始正式執行。


  當病人已達醫療無效之末期臨終階段,醫病關係卻只圍繞在「要救?要插?要拔?」的急救選項,此時安寧緩和醫療適時的介入,以其專業的訓練將有助於提供建議及紓解困境。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愛的流轉~ 末期病患的另一種選擇

■台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志工/ 陳淑芬


本文作者陳淑芬志工

 1234567,你的朋友在哪裡?在哪裡?」
1234567,你的朋友在這裡!在這裡!」

  雖然病房的簾子掛著「病人需靜養,請勿打擾」的牌子,仍然傳出我們四人歡唱的笑聲。
  第3床是一位年約六十歲的阿姨,目前由先生照顧,當時我看著掛在簾子上的牌子,心理有點猶豫要不要進去打擾?要不要問病人需要養生茶嗎?中午要不要吃芋頭稀飯?我和另一位志工同伴不禁互看了一下,決定探頭小聲的問問看。

護師節榮獲頒獎

■編輯部
張心慧護理師榮獲優良護理人員獎

美感記事- 36 與牧師一同禱告


  諸伯伯是個虔誠的基督徒,聖經常放於身邊不離手;即使醒來,就會看到他,戴個老式眼鏡,全神灌注一字一句的抄寫著經文的內容,一有機會就與牧師一同禱告。
  出院在家仍不閒著,常與諸媽媽到各個教會,現身說法,侃侃而談。因著宗教的力量,使他得以安然的與疾病共處;並且接受了晚年的喪女之痛,只因相信這一切是神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而從氣功招式的比劃中,亦可感受出伯伯沉穩、內斂的特質。
  諸媽媽說:先生生病前作息正常,著重養生,還是位氣功師,除了教會還是教會呢!

美感記事- 35 畫的祝福



  蔣女士有著一對靈活的雙眼和精明的個性,由於了解自己的病情,希望能在這段時間為兒子安排好未來的生活。
  在互動時病人談到自己以前非常愛美,對居家的佈置到穿著打扮樣樣講究,尤其對兒子也是倍加呵護,希望他有人照顧也有個好運氣,說到這裡她寫下兒子的名字。她告訴我們,最近想幫兒子換個好名字,這個也是她為孩子所能做的事,將來不在身邊時,至少有個好運讓他的人生可以更順遂。蔣女士很認真的討論著,兒子感受到關愛依偎在旁,也拿出自己畫的祝福卡送給媽媽,只是孩子有些話不好意思出口,蔣女士表示等孩子慢慢寫出來。

如何照護癌末病童

■台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部 李延慧副護理長/ 沈青青督導長

  兒童正值生長發育期,人生剛起步,一旦罹患惡疾且生命垂危時,包括兒童本身、爸爸媽媽、手足及所有愛他的人,都將承受很大的痛苦與衝擊。眼看自己最心愛的孩子,即將失去寶貴的生命,整個希望與未來前途亦將幻滅,不知如何面對,希望藉由此文幫助您更瞭解孩子及自己,並適切的處理即將面臨的事宜。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一位病友家屬的心聲

■大德安寧病房病友家屬/吳美吉

  8/27日是我的婆婆住進大德安寧病房的日子,雖然說她自己心理上還是很難接受自己即將走到人生盡頭,但是怕受痛苦也是她的心理障礙,我們家人希望她能在安寧病房平靜地接受死亡這件事。這裡的護理師都非常地有愛心及修為,為病人及家屬提供了所需的幫助。心理師也很關心我們的心靈,其實面對生死關頭,每個人心中都不好受,需要輔導的不只限於病人,所幸大德病房的團隊給了我們一切的幫助。

安寧的最後一哩路

■大德安寧病房代訓醫師 /
 長庚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向堯

謝向堯醫師(左4)與大德安寧團隊合照
  近年來,安寧緩和照護的觀念在台灣逐漸茁壯。而我也有幸搭上這班列車,成為長庚醫院在推動安寧照護下的生力軍。除了要在一年內上滿必要學分之外,還包括五天的見習。而我選擇了台北榮總大德病房做為見習場所。
  近年來,安寧緩和照護的觀念在台灣逐漸茁壯。而我也有幸搭上這班列車,成為長庚醫院在推動安寧照護下的生力軍。除了要在一年內上滿必要學分之外,還包括五天的見習。而我選擇了台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做為見習場所。
  與榮總的淵源是,過去我醫學生第六、七年在這裡見實習;事前我並不知道這裡的安寧療護成效如何?單純就是一份舊感情,讓我想來榮總看看吧!
  來了五天之後,近距離觀察安寧團隊醫護人員、也接觸了病人、更跟著安寧共照護理師外出訪視。我只有一句簡短的結論—「不虛此行」。

安寧照顧點滴~護理心 照顧情

■大德安寧病房共照護理師/楊琪
 
安寧共照護理師 楊琪
    當我看到會診單的表述 - 47歲女性,胰臟癌末期,目前有疼痛與呼吸困難症狀,希望安寧共同照顧小組協助在病房共同協助照顧病人與家屬。』如同往常我循例看到在病房的美美姐,猶如她的名字依樣有著美麗的外表,但因癌症的關係,她的身體比實際年齡大了20歲。記得第一次接觸美美姐,向她介紹完我自己後問了她一句『最近有甚麼最困擾你?』只見美美姐的眼淚不斷的從眼眶滑落,「我現在連起床、如廁,甚至連拿一杯水的力氣都沒有,我知道我時間不多了!我好害怕!」會談完後,才瞭解美美姐不擔心死亡,而是害怕死亡的過程太痛苦,她無法承受這種折磨。
    後來,我邀請她的家人與美美姐一同討論,如何讓美美姐在即將面臨最後那一刻時,沒有痛苦、了無遺憾。美美姐說:「我希望我能在睡夢中往生,沒有疼痛與呼吸喘的折磨,我希望能夠自然的往生,如果心臟停止、呼吸停止時,就讓我用自然的方式離開,不要遭受插管、電擊、壓胸的痛苦。」

美感記事- 34 芒果香



   今年缺水鬧旱災,瓜果卻是破天荒的香甜,不論是西瓜、芒果、蓮霧,都像是參了糖粉甘味似的,滿口的香甜;不過都不及小時候老家院裏土生的水果。那時候也沒有刻意栽種它們,路人丟的、小孩玩的、天上飄來的種子,讓院裏水果足足有十幾種之多,土芭樂、土蓮霧、土芭蕉、土芒果熱熱鬧鬧地住在庭院,可以長到三層樓那麼高,光是土芒果就裝滿三個大水桶,熟得鼓鼓的甜汁,熟得脹脹的果實,叫人感覺到滿嘴滿手幸福的甜膩,眼睛、喉嚨、食道和胃都被滿滿庭院的水果抓住著,手掌裏分不出是爬樹的樹皮還是剛剛的果皮, 這些甜美的記憶在心裡存蕩了五十多年。

如何走得有尊嚴

■台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主治醫師/林明慧

本文作者林明慧醫師(左1)
  中國人常祝福人能「五福臨門」, 其中之「五福」源自《書經•洪範》:「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所謂「考終命」即指不因遭遇天災橫禍,能壽終正寢平和安詳過世,是很大福氣,更是人人期望的人生圓滿結局。
  八十九歲的榮民張伯伯,一生奉公守法,又虔信天主是生命的主宰,對死亡處之泰然。單身的張伯伯在七十歲時就寫好遺囑,規劃生前契約,張伯伯雖然在大陸還有一個姪兒,但近年來很少聯絡。八十五歲之後,因反覆小中風及長久氣喘病,自我照顧能力與智力逐漸退化,張伯伯經過詳細比較後,便選擇入住基隆地區一家養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