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5日 星期四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 V I D - 1 9 ) 疫情 對全台安寧病房的影響

■臺北榮總/家庭醫學部/資深住院總醫師/許雅荃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又名武漢肺炎, 2020年2月12日WHO正名為COVID- 19)自2019年12月底於中國大陸武漢爆發,爾 後迅速擴散至中國各省以及全球180多個國家(至 今年六月),當美國及歐洲各地成為重災區,臺 灣卻能在沒有封城情況下,確診病例僅有400多 例且死亡人數不到10人(至今年6月),自今年4月 後只有新增零星的本土案例,成為防疫的亮點國 家,備受全球關注及讚譽。

臺灣與中國的地理位置相近且交通往來頻繁 ,能有如此優異的防疫表現,其實是記取了西元 2003年的SARS教訓的結果。自疫情從中國傳出 後,臺灣超前部署,在第一時間警覺又積極地整 備各種防疫措施。在2019年12月31日,我國就 已開始對武漢直航入境班機實施登機檢疫作業, 在今年1月20日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 立及協調各部門機關的防疫作業,包括邊境管制 、口罩徵用及實名制販售、高中職以下學校延後 開學、醫療資訊雲端化、醫療機關及公共場所人 員管制等,同時針對每個確診案例進行嚴密的疫 調,追溯每個病例的旅遊史與接觸史,每日召開 記者會,因而大幅降低社區感染的風險。

任何傳染病的流行,醫療機關絕對是首當其 衝,因此在這波疫情中,全台各醫院也陸續施行 探病陪病限制措施,如入院分流管理,出入口量 測體溫及查詢旅遊史、進入醫院需全程配戴口罩 、主動提醒住院及陪病家屬勤洗手等。

國外的安寧機構(寧養院)多設在社區,獨立 於醫院之外,然而臺灣的安寧病房則皆附設於醫 院。安寧病房性質特殊,與一般病房或加護 病房的型態大不相 同,國外研究指出 探視末期病人能產 生許多正面的影響, 包括提昇病人的靈性安適 (spiritualwell-being)、減少病人的焦慮感、減少 照顧者及家屬的壓力、促進病人和家屬和醫療團 隊的三方溝通,及協助家屬親友處理未來的哀傷 歷程(bereavement),一般來說,安寧病人的探 視規定都會比一般病房或加護病房更加彈性及開 放,病房的設計與環境也較一般病房更人性化、 更有溫度。在疫情爆發之時,全台各醫院皆依中 央的指示開始實施嚴峻的住院陪探病規定,例如 限縮每日的探病時段及探病人數,甚至許多醫療 院所自三月起陸續禁止病房的探病,而安寧病房 該如何在感染管控以及人道間作權衡,是否採取 例外條例,十分值得探討,於是我們在今年三月 調查全台安寧病房的規定,將之彙總以及比較分 析,研究成果於四月份正式於SCI期刊[國際環境 研究與公共健康期刊]發表。

截至今年2月底,全台共有81間安寧病房, 其中5間排除於我們的研究之外,原因是因應疫 情暫時關閉、病房尚未啟用、病房於疫情期間未 收病人、以及與其他醫院共用病房,最後,我們 共調查76間安寧病房的陪探病規定。 我們的研究發現,只有1間病房仍維持原本 開放的探病方式(未限制時段及人數),而其他75 間安寧病房都改變了原本的陪探病規定,在這75 間病房中,有9間禁止探視,但在特殊情況時可 破例,例如病人的病情急劇變化、瀕死狀況、或 有召開家庭會議的需求時,在剩下允許探病的66 間病房裡,大多數是選擇每日有一至兩個時段可 探視、每次至多兩位訪客。同時我們也發現,私 立醫院附屬以及規模較小的安寧病房傾向於採取 較彈性且開放的陪探病規定,但整體來說,絕大 部分的安寧病房和國外的情形類似,仍是以感染 控制為優先考量,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 指示進行病房探視規定的調整。

目前國內外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完整傳播途徑 ,尚未完全瞭解,但從確診個案之流行病觀察以 及實驗室檢測得知,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 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過去研究指出, 保持社交距離(socialdistancing)可降低飛沫傳播 的風險,理論上來說,嚴格限制訪客應能降低住 院病人的感染風險,然而前段我們有提及探病對 於末期病人的重要性,這個族群也許需要更人性 化的規定。
設立安寧病房的陪探病規定確實是一個難題 ,我們將持續追蹤目前的規定對於病人、家屬及 醫療團隊的後續影響,期盼能夠給全國醫療機構 未來在規劃政策時能有更多的參考指標,更重要 的是,要讓接受安寧療護的病人能夠安全、詳和 、有尊嚴的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並將家屬的遺 憾降到最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