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Y醫師:陳瑋和
從前的我們,一直學習著如何解決疾病帶來的困擾;過往的觀念,總是督促我們使用各種方式去免於疾病纏身;直到有一天,病況惡化來到了治療的極限,面臨著醫療困境的我們,才發現已經束手無策。此時,繼續拼命治療腫瘤,真的對病人與家屬是最好的一條路嗎? 這一刻,我們該治療的是病人的 ”病”? 還是病人的 ”人”? 各種化學藥物治療,副作用已經把病人折騰不堪了,或許該緩一緩,讓病人舒適免於疼痛之苦了。
一位70歲阿姨,乳癌發現於17年前,5年前發現轉移腦部。這些年來,她經歷過無數次化學藥物、免疫治療、標靶治療。2年前,已經末期的她曾經想進入安寧緩和病房,甚至偷偷背著家人掛號安寧門診,然而,在家人鼓勵之下,她決定再豪賭一次,接受最新的藥物治療,儘管治癒機率小於10%。
抉擇,總是困難的。
幸運之神並沒有站在她身旁,這2年內,腫瘤或許有被新藥控制而減緩增殖速度,但仍然逐漸擴散。我們不禁開始思考,這樣子”一生懸命”真的會讓生活有比較舒適嗎?最後的這段期間,是反覆的住院出院,就算回家了也是飽受藥物副作用之苦而艱辛地在生與死的夾縫中生存。或許,在安寧緩和醫療的幫助下,更能保有生活品質,可以減少腫瘤帶來的疼痛,解決長期失眠之苦,以及好好地洗一次澡。
在大德病房,我看到很多病人在醫師、護理師重新調整藥物之後,第一次有一晚好眠;我看到在各個領域治療師的協助下,許多疲憊而緊繃的病人終於得到放鬆;原本家屬的焦躁不安,也在社工、心理師、宗教師的安撫下逐漸冰釋。病人的愁眉苦臉,最終,轉化成安詳的笑靨。
抉擇,總是困難的。
選擇安寧緩和,並不是消極等待死亡,而是積極處理身體的不適,面對心靈的惶恐不安,學會放下,以及把握當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