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大德病房 輪訓心得

 -PGY1鍾承翰醫師

 2022年4月

身為剛畢業第一年的PGY住院醫師,經歷內科病房輪訓的洗禮,總是想著還能為病人多做點什麼,找出每個症狀背後的原因,解決病人的不舒服。雖然知道醫療有其極限,來到安寧病房的病人,大多的期待也是舒適善終,但面對病情的變化時,其實有時候最放不下的是醫生自己。


一位高齡近百歲的人瑞爺爺,因失智症功能退化,已臥床數年,最近身體狀況相對穩定。這次因為頭皮的腫瘤傷口惡化,來到安寧病房接受傷口照護。住院中病人的呼吸狀況逐漸顯得費力,伴隨發燒的症狀,疑似又有新的感染發生。這時若幫病人抽血,了解病況,並給予較強的抗生素,或許有機會穩定病人的狀況,多延長病人的生命。但病人的太太只希望病人舒服就好,認為病人年事已高,類似的情形也經歷數次,只希望他平順地離開。雖然自己心裡知道這些治療對病人改善的情況有限,也不會讓他從失智臥床的狀態突然有大幅度的進步,但一開始自己的心情是較難調適的,若還有一點機會何不試試看。於是我們給予病人症狀緩解的藥物,幾天後爺爺平順地離開了,病人的太太對團隊的大家相當感激。


類似的情境在安寧病房中每天上演,自己也在這段過程中反思,很多的醫療處置,到底是在治療病人的病況、家屬的焦慮、還是醫生過意不去的心情呢?其實許多醫療處置,做或不做,在安寧病房中或許沒有像教科書一樣的標準答案,來自於病人預期存活時間的評估,以及家屬和病人的期待,每個醫療處置的背後都值得仔細的溝通,以及每個人對於生命價值、生活品質的不同想法,進而決定病人的治療目標和方向,而最後病人、家屬、醫療團隊都能坦然地接受病程變化的結果。這樣的做法延伸至其他的科別或病房,或許能讓醫病關係、病人的生活品質能有更多的改善。


很感謝安寧病房中團隊的每位成員,主治醫師、許多資深的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等,大家一起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問題,不只是醫療層面藥物的調整,還包括一些癌症病人轉移腫瘤的傷口照護、病人和家屬的心理支持與溝通等,讓經驗不足的我,獲得許多成長和領悟。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這些經驗也會化作未來照顧更多病人的資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