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在大眾中磨練慈悲心~記一位醫師在臨床的體悟

■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醫師/邱菁蕙

當年我剛出家時就讀佛學院,於觀行課中教到慈悲觀,總覺得有些隔閡,便請教教授師:「如何才能修好慈悲觀?」教授師回答:「慈悲心是在大眾中磨練出來的。」當時覺得這答案好像不是自己想知道的,但是經過這些年來,我漸漸懂了!


無常的身影
出家前及出家後,我都在醫院中工作,照理說應該很容易看到生命無常,但是身為醫師,每天只想著如何解決病人的問題,如何醫治好病人,對「無常」似乎有些麻木了,即使有,也常是感傷一下,之後又繼續朝下一個病人前進。但是每次在翻閱《無常經》時,許多病人的影像,又歷歷在目浮現於腦海中。

少年容貌暫時住,不久咸悉見枯羸
在台大安寧病房實習時,有一天接到一個新病人,為三十多歲大腸癌的女性。她剛住院時,看起來容貌非常莊嚴,床旁還擺了一張她與未婚夫的照片,真是郎才女貌。接完病人後隔天,我就到貢寮衛生所實習了。兩週後再回醫院值安寧病房的班時,護理師請我幫忙注射點滴,我當然是義不容辭。但是護理師卻猶豫了一下告訴我:「我先問病人願不願意讓其他人進去看她?」經過病人同意後我就進去打針了。病房內四面掛滿了佛像,病人因黃疸加腹水,瘦到只剩皮包骨,我打完針後走出病房,總覺得這病人面熟,看起來住院有一段時間了,但為何自己卻一點印象都沒有?後來與護理同仁討論,才知道是二週前那位美麗的女士,因發現自己容貌變得如此不堪,才不願其他人進去探視。這位女菩薩,讓我看到無常變化的迅速,也體會到迅速變化背後心理深層的痛苦。


長喘連胸急,短氣喉中乾,死亡催伺命,親屬圖相守
到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的第一個月,遇到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併急性發炎的病人,第一天看到病人,基於以前在內科的經驗,這種病人就是要積極化痰、抽痰,肺部一旦清乾淨了,肺炎就會好。可是當天護理師告訴我:「痰太多了,病人都快淹死了,要不要停掉化痰藥?讓呼吸道乾一點?加一點嗎啡,讓病人不要那麼喘?」這時,身為醫師的我陷入兩難,停了藥,肺炎會變嚴重病人可能會走掉;不停,病人喘的很不舒服。於是,我走到病房,準備與病人及家屬討論,當走到床邊,我都還沒講來的目的,病人就用斷斷續續的聲音告訴我:「醫生,我喘的好難過,可不可以讓我舒服就好,走了沒關係,我不要再受苦了!」一旁的家屬也向我表達病人不再插管的決心。我在心裡掙扎一番之後,決定尊重病人的意見,兩天後病情急轉直下,病人回到家後就往生了。以前醫療的學習,是要治癒病人,但是殊不知在這過程中,讓病人承受了多少的折磨。以前覺得醫師可以決定生死,但是陪伴過這些病人之後,覺得醫師只是在這段因緣當中的一個助緣~協助病人不再受苦。

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當勤策三業,恆修於福智
蘇伯伯是位92歲的長者,因口腔癌住院做過緩和性電療。伯伯從日據時代就做里幹事,熱心鄉里事務,退休後仍在附近宮廟的協會做志工,對於大眾事務皆熱心參與,是大家敬重的耆老。住院後電療剛開始時十分順利,但到第四天時,伯伯卻吵著要回家,說當天晚上要召集里民開會,討論重陽節的活動。我身為當天的值班醫師,心想:「這是瞻妄一定有問題」,但經過抽血檢查卻是正常。隔天伯伯仍紊亂,因為擔心感染,開始給予抗生素治療。但是再隔天血壓下降,人也無意識反應,在家庭會議中大家都覺得回家是伯伯的願望,故當天就辦理出院。回到家中的伯伯,不吵也不鬧,只是靜靜地看著他的家及家人,陪伴一天後,伯伯安然往生。回顧伯伯在臨終前的最後幾天,他並未為病所苦,而仍心中繫念著村里的事情。這“但願眾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精神,的確令人敬佩,因為心中只有利他,對於自我的執著相對減少,執念少了,難怪於老病死苦皆能安然度過。

菩薩道場
在安寧病房,是陪著病人及家屬一起面對生死無常的最前線。在這裡,看到的不只是因疾病種種症狀產生的身苦,還有即將失去所有面對孤獨與死亡的心苦。《華嚴經》云:「諸佛菩薩以大悲心為體,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正覺。」因不忍眾生苦,故安寧病房中,不只有醫師、護理師,還有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及志工,組成一個菩薩團隊,於身於心,幫助病人遠離痛苦。

觀世間苦,發大悲心
來到大德安寧病房,一直被耳提面命的就是“傾聽"。相較於內、外科明快的步調,在這裡要培養的是「幽谷伴行」的耐心。自我開始行醫到進大德安寧病房前,能夠給病人15分鐘訴說病苦就已經是極限了,而進了大德安寧病房之後,就開始挑戰極限。如上所述,病人於身於心都很苦,故主治醫師、心理師、社工師都願意花幾十分鐘的時間傾聽及陪伴病人,了解其身體、社會、心理及靈性上的諸多苦惱。
剛開始我會感到非常焦慮,一來不知說什麼,二來要調伏自己煩躁的心,但是隨著薰修時間增長,開始感覺到傾聽的重要。用心聽,才能了解病人真正的苦在那裡,了解之後才有辦法將心比心,才能在解決痛苦上使得上力。如同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用心傾聽才能知眾生苦,而生起拔苦與樂之心,讓眾生離苦得樂。在這過程中,病人的痛苦因此得到緩解,而醫師的耐心及慈悲心也慢慢成就,利他的心念起來,執著自我的心念就變小了,心量變大了,煩惱也變少了,真的是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難怪當年教授師說:「慈悲心是在大眾中磨練出來的。」
而團隊的互相溝通中,彼此補足了不足之處,每個人都伸出自己的那隻手,幫助病人,整個團隊就像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處處尋聲救苦,而且互相幫忙,才能千處祈求千處應,及時為病人解除痛苦。
《舍大乘論釋》中,無著菩薩云:「菩薩不見生死涅槃異,由般若不住生死,由慈悲不住涅槃。」因為慈悲心,一再的為眾生努力,協助病人脫離身心種種諸苦;因為其智慧,能開導眾生、協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我在大德安寧病房看到團隊每天時時刻刻為病人所做的。很感恩團隊中每一位菩薩對病人的護念,及對我們的指導,讓我學習到生活中的慈悲心,也讓我了解到「眾生是菩薩福田,有眾生處即是菩薩道場!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