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安寧共同照護~普通病房中晚期癌症家庭的一陣春風

■安寧共照護理師/李劉瀅瀅、徐春暉
安寧共照護理師(左)李劉瀅瀅 (右)徐春暉
  自民國72年起,癌症躍居我國十大死因的首位,且每年呈直線增加。安寧療護(hospice)是近代醫學的專業領域,重視癌症末期病患的症狀控制,並關心臨終病患心理、家庭等問題之解決,透過全人、全家、全隊、全程的整體照顧,提昇癌末病患的生命品質。安寧療護不只是一種先進、積極且人性化的醫療照顧模式,且可免除不必要的醫療資源耗費。近年於癌末病患日益增多台北榮總於服務、教學、研究之使命,配合政府政策及因應社會需要,逐步進行安寧療護推展工作。台北榮總並於86716日正式啟用安寧療護病房(大德病房),並開辦安寧療護特別門診,成立安寧居家療護小組,以與安寧住院療護相互銜接。
近年國內雖已陸續成立安寧照護之醫療單位,惟與實際需求相距仍甚遠。根據官方資料推估,台灣地區每年平均約三萬多人死於癌症,其中約八成末期病人未能在安寧緩和醫療的照顧下安然走完人生。為使這些癌症病人亦有機會享有安寧療護服務,台北榮總自94年開始有安寧共同照護計畫案之推展。希透過安寧共同照護計畫小組之組成及運作,提供多專科醫療團隊整合性及持續性的末期癌症病患安寧照護並提供相關諮詢服務,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團隊與原診治醫療團隊共同照護,以期能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延伸至院內其他科之癌症病人。
  安寧共同照護是一個無中生有的業務,在這之前本院從來沒有這樣操作過,雖然已經經歷了三個年頭,剛開始推動時的忐忑,心裡頭都還記憶猶新,從一般醫護人員質疑的眼光中、從病人及家屬防備的心態裡,慢慢地一步一步建立起溝通的管道,跟普通病房團隊磨出了一起照顧病人的默契,在一個完全非安寧的環境,為病家帶來盡量滿足他們需求的創造。安寧共同照顧護理師的角色功能即在於協調原診療團隊照護成員共同提供病人四全照護、提供並執行有關護理計畫、接受家屬及病人有關護理諮詢,並且監控照護品質。其主要工作是延續癌症末期病人住院期間之持續性緩和性護理照護,提供病人及家屬住院期間中之身、心、社、靈的照護。在實際的運作上與原診療團隊照護成員共同評估病人住院期間之身心靈的照護問題、參與原診療團隊照護成員查房及相關討論會、以及執行完整的住院病人身體、心理、社會評估。在身體上即癌症症狀控制處置及護理,如疼痛、呼吸困難、腸胃不適(腹脹、便秘等)、淋巴水腫、意識混亂等之護理;在心理與社會評估上處理病人及家屬、心理社會的需要及問題並且協助問題的處理及需求的滿足。此外,更評估靈性需求,如協助心願達成、協助宗教信仰的需求、協助病患能獲得平安;在必要時協助完成安寧居家療護收案或轉介;定期探視住院的病人,提供遺族輔導轉介服務。
  在協助普通病房照顧病家的過程裡,在病人生命的末期階段,病人毫不吝於分享豐富的人生經歷,在面臨生死邊緣所展現的大智慧,展現出來的美麗火花,雖然即將熄滅,卻成為家人心目中的永恆。當耳邊響起德佛札克的「新世界」大提琴協奏曲,就會讓我想起溫柔的鄭大姐,她是我第一年的病人,大腸癌合併腹部轉移,據主治大夫建議已經無法使用抗癌治療進入末期階段,但因為年幼的孩子,在心裡一直認為雖然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也要苦撐下去,繼續抗癌治療,轉介共照小組探視時,鄭大姐已經因為疼痛大約有一個月,沒有躺下睡過覺,也幾近於沒有進食,更遑論日常生活了,她告訴我:「每天都不知道今天的盡頭在哪裡,只有無止盡的黑暗與痛苦!」在旁陪伴的先生眼中泛著淚光,湧著無限心疼,訴說著無法說服太太接受安寧療護,只希望她不要再痛苦就好了。
  在一邊調整疼痛用藥,一邊協助放鬆減輕疼痛的過程裡,知道她學習鋼琴喜歡音樂的背景,收音機李傳來電台撥放的德佛札克的「新世界」大提琴協奏曲,依據她心中美好的出遊回憶,以清柔和緩的聲音引導她進入想像的世界,隨著音樂短暫釋放受到禁錮的靈魂,所以鄭大姐慢慢地躺到久違了的床鋪,進入夢鄉。後來因為反覆發生的疼痛,她終於下定決心轉到安寧病房接受團隊的照顧,在這裡我沒有再看過她悲苦地陳述疼痛,經由團隊的協助,她安祥地離去,經過這麼多年,我仍然很感謝鄭大姐願意給我們照顧她的機會,也很慶幸她能有一個平安的結局。在此對廣大受苦的癌症病人及家屬們,說聲謝謝您。
  透過共同照護模式能使醫護等相關人員、病人及其家屬對安寧緩和醫療有正確認知,確保癌末病患擁有敏銳、完善及高優質的醫療照護,使臨終期病患及其家人均能享有生命中的品質與尊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