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體驗- 在大德安寧病房實習的日子


■國軍桃園總醫院暨國軍新竹地區醫院
 臺北榮總大德病房代訓醫師/余陳瑋

感謝北榮大德安寧病房的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和所有的工作人員,在我三個月的實習中給予的照顧與指導,當然還要感謝用寶貴的生命讓我學習、讓我有機會照顧的病人,使我可以更進一步的學習與了解安寧醫療。


第一個月大德病房實習
當我剛開始連用電腦開處方和常用藥物都不太熟悉時,感謝指導老師吳彬源醫師與病房護理師們熱心的教導,讓我對於評估病人狀況與處理病人的問題能有初步的了解。吳醫師告訴我,病人的評估包括:身體、心理和靈性;也常常告訴我,要知道、要了解病人與家屬的期望是什麼,才能決定接下來的醫療方向。想要讓病人有尊嚴地走完生命最後一段路時,生命品質(Quality oflife)是很重要的。


第二個月大德病房實習
由於有了第一個月的基礎,加上第二個月指導老師張曉婷醫師每天查房的教學及討論,讓我對於病人藥物的使用及相關醫療處置都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所以每天都很期待可以在查房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此外,張醫師在查房時用心地去聆聽病人的病況與家屬的心情,做任何處置都會仔細地與病人及家屬解釋討論,讓人深切感受到她的關心,同時也讓病人、家屬及團隊都能清楚了解目前的病程及治療的目標。


第三個月安寧共照護理與安寧居家訪視的學習
讓我了解在非安寧病房的場所照顧末期病人真的不容易。安寧共照護理師與安寧居家護理師隻身一個人去其他病房及至出院病人家中面對病人與家屬,如何去了解病人與家屬的狀況,如何處理病人的問題,如何向病人與家屬解釋病情,並非容易的事,若沒有相當豐富經驗的人是絕對很難完成的。


在大德病房實習及體驗生命的3個月中,病人的醫療問題解決是基本的學習,也是我最習慣的學習方式。但是,非醫療的學習才是最困難的,也是很少有人教導過的,包括:同理心溝通、病情告知、主持家庭會議…等。感謝每天帶我查房的主治醫師,感謝每天早上晨會交班時告訴我重點的護理師、社工師、宗教師和心理師,在老師們身上,學會如何與病人和家屬討論病情及決定醫療處置,看每位老師們如何與病人及家屬溝通與建立關係,如何了解病人與家屬之間的關係。很高興有這麼多的好老師可以當我的Rolemodel,在我面前可以讓我每天的去看、去學習,然後揣摩以後自己要怎麼做,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在我來大德病房實習的時候,父親因肝硬化末期造成肝昏迷及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而在醫院裡面住了整整3個月,在這段時間當中,曾經因為狀況變差而插入氣管內管住進加護病房2次。雖然很幸運的2次都順利地將氣管內管移除而轉到普通病房,但是在最後一次病況變差時,父親很堅決的告訴家人,他不想要接受插管後再住進加護病房受折磨了。在全家人討論過後,我們決定尊重父親的選擇,不要讓他的痛苦繼續延長下去。
後來,我常常在想:「尊重父親的決定到底對不對呢?」。隨著醫學知識的學習與增長,慢慢體驗到,生命要到終點時,用外在的醫療設備去延長沒有品質的生活,對病人或是家屬本身都沒有太多的幫助,常常反而是增加痛苦和辛苦吧!

現在回想起來,在10年多年前我還是實習醫師的時候,安寧這顆種仔已經默默地在我心裡種了下來。很幸運地,多年之後,可以在臺北榮民總醫院大德安寧病房實習的3個月中,讓這顆潛藏已久的種仔稍稍地冒出了小小的枝芽。日後我要充分利用這三個月所學習到安寧療護的知識與理念去灌溉,讓枝芽茂盛,讓更多臨床末期病人得到安寧善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