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我在大德病房的所見所聞~實習臨床心理師的學習之旅

■臺北榮總/大德病房/實習心理師/簡欣儀

記憶中的寧靜
  多年前,第一次踏入安寧病房的記憶猶存,迎面而來的,是午後灑落一地的陽光,緩慢的空氣陪伴著病床邊的我,滿手的乳液期待填補皮膚上乾涸的裂痕,一遍又一遍地按摩著,他那粗糙乾裂的雙腳,這是我唯一想到能為他做的。那個下午,推著他坐在輪椅上,沐浴在冬陽裡,輕和著我生澀的琴聲,那是我們這輩子最親近的時刻,卻也是記憶中和他的最後一幕。

  十多年後,感謝緣分的安排,讓我有機會來到臺北榮總大德病房學習,帶著一份忐忑的心,從家屬轉變成心理師的角色,重新學習病床邊的溫柔陪伴。

心隨境轉,境隨心轉
  初入大德病房,必定能感受到和醫院其他單位截然不同的氛圍,耳中傳來輕柔的樂聲,目光所及是走道旁的藝術創作,空氣中還聞得到淡淡沐浴香氣,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交誼廳裡的沙發,安撫著陪伴者疲憊的身軀與心靈;空中花園裡,遠眺群山環抱、花園裡草木扶疏、角落裡一池清幽的小紫蓮,自然引領著受苦的心靈,從病痛折磨的身軀中脫困,感受莊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猶記得每當病人和家屬來到花園時,閃亮的眼神與放鬆的神情,總能喚起過往美好的記憶畫面,也許是家鄉圍籬旁熟悉的桂花香,也許是某次家庭出遊甜蜜的回憶……,此時此刻,心是自由自在,再次感受到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安寧的守護者
  在大德病房這半年裡,深刻體會到病床邊的安詳與寧靜,是一群盡心盡力的團隊夥伴,不斷戰戰兢兢守護的成果。從醫師的殷切查房,護理師的悉心照護,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的心靈傾聽,不同專業治療師的輔助治療,只為了更貼近病人身心靈的全人照顧。踏出病床,交相討論的是,病人的睡眠狀況、疼痛控制、生理症狀是否還可以更舒服、如何幫助病人與家屬心理安適、是否需要其他資源協助、靈性上的困惑……;認真頻繁的專業意見交換與探究,來到了病床邊,卻是以溫和穩定的態度,真誠耐心的傾聽,安定了多少焦躁不安的心靈;即使是固定的翻身動作、沐浴洗澡,也是那樣地輕柔與細心。就是這樣一群不分晝夜的天使,用心守護著病床邊的平和與安寧。

  身為心理師的我,多半靜靜地陪伴在病床邊,傾聽著他/她獨有的生命故事,細數著這一路走來的喜怒哀樂,交織錯綜的生命地圖,或許落淚,或許歡笑,正因為死亡是如此的真實與迫近,生命的樣貌也變得益發清晰,回到內心最真切的渴望,也許是家人再次的擁抱,也許是記憶中家鄉料理的味道……,有時就是這麼單純卻又滿心的期待,卻能讓最後這一段旅程不再那麼令人不安與害怕。回顧過去生命中無法原諒的憤怒與糾結,似乎也顯得不再那樣沉重,願意接受與放下心中的牽掛,有機會對彼此「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即使在面對死亡前,也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卻是令我最動容的時刻。

  讓人恐懼的往往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終點前所要面對的不確定性,感謝每一床曾經陪伴我的老師,用你們的生命在教導我這堂課,也感謝大德團隊裡的每位夥伴,帶領我一同成為安寧的守護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