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在安寧病房還有與身體疼痛控制一樣重要的事

■社工師/蔡美惠

  醫療科學之進步,雖令死亡率降低並延長生命,仍無法避免死神敲門造訪,目前國內民眾普遍對死亡態度仍屬保守與禁忌,許多病患被轉到安寧病房時,只盼「既然沒有希望(求生),就不要痛苦(身體上)趕快解脫!」。然而,臨床顯示,病人在死神面前除了身體有疼痛外,其心理與心靈也受不少煎熬與痛苦。因此,安寧緩和療護以團隊合作模式積極減輕或緩解病患身、心、靈痛苦之支持性照護,陪伴度過餘生並為家屬提供悲傷輔導。除減輕身體疼痛外,其心理社會與靈性的照護可分為下列幾點:

(1)協助醫療了解,促進溝通
  大部份家屬因擔心病人知道病情會沒有求生意志,而要求團隊成員不能告訴病人實情。根據臨床經驗發現,當病患身體日漸衰壞或久治不癒時,他們心裡明白自己離死期不遠,此時常出現病患與家屬互相隱瞞,而各自孤單承受『不能說或不能問』的痛苦。因此,團隊會視病患是否準備好想了解病情,評估病患/家屬對疾病了解程度及態度,採漸進、溫和地方式,鼓勵並引導雙向溝通,或召開家庭會議、討論照護目標與計劃,以貼近符合病患的需要。

(2)情緒支持與悲傷陪伴
  病患面臨身體日漸衰敗無法自主及死亡威脅時,其心理呈現許多複雜情緒,感到自己是家人負擔,不願拖累家人而有趕快解脫的想法;家屬照顧病患時,也會強顏歡笑,壓抑悲傷情緒而「報喜不報憂」,雙方各築一道厚重的「孤獨牆」,將自己囚禁在幽谷中。王媽媽在女兒結婚後第二天,對著即將臨終的先生哭泣、咆哮:「女兒結婚嫁人,你走了,就剩下我一個人…」,她形容自己:「我好像在大海中漂流的枯葉,比枯木還輕,不知漂到哪裡?非常無助,隨時會被大海吞沒…」可以想見,家屬面臨親人即將過世,所引發悲傷情緒是多麼巨大到足以吞噬人。因此,積極傾聽病患/家屬心聲,同理並接納其感受以疏緩悲傷情緒,而傾聽心聲並非「工作所需」,它是人與人間真誠、溫柔的心與心的流動。

(3)鼓勵家庭成員溝通及情感表達
  病患及家屬面臨死亡威脅時,心中的愛、愧疚、自責、感謝、不捨、寬恕、道別…等情感常無法表達。因此「讓生死兩相安而無憾」也是團隊關心的議題。楊先生曾因母親後事處理和遺產繼承,與唯一的姐姐關係交惡,十年間互不往來,經團隊的鼓勵,他在臨終時,要太太連絡姐姐來安寧病房,二人相擁哭泣化解長達十年的『心怨』。還親自委託姐姐全權處理後事,姐弟二人因『母親的後事』結怨,也因『弟弟的後事』和解。

(4)協助心願完成
  病患面臨死亡時,心中有許多未完成的事,如:子女未成家、想再回老家一趟、想再見至親好友、想去旅行…等,一旦知道病患心願時,團隊會協助家屬儘量完成其心願。『了心願』讓病患及家屬在生命最後旅程上有完整、圓滿之意義,倘若無法完成心願則儘量協助其轉化內在需求,重新賦予意義,以減少其失望()感。

(5)生命回顧與統整
  人的一生有許多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獨一無二。團隊會透過照片、紀念品、家書、信件…等媒介,傾聽病患故事,從其中發覺生命的自我價值與意義,將每一片段回憶有系統地連結與統整,讓病患重新詮釋或定義其生命存在價值,使其圓滿走完餘生,學習放下與道別。
  陳伯伯年輕時想掙更多錢讓妻小有安穩的家,而選擇跑遠洋漁船,他跑過世界各地,每當船停泊港口,總會買當地明信片留做紀念或寄回家;在船上除大海與他為伴,寫家書成為他心繫家人的精神支柱。他在子女眼中是位堅毅、權威、壓抑、寡言的父親;每次探訪,都深感到家人間有濃烈的情感,但是肢體語言卻無法拉近距離。筆者從家書中看到一位深愛家庭、妻小的父親,透過生命回顧與統整,讓他們從家書、照片、明信片、紀念品回憶點滴,在對話過程中,表達彼此的情感,將長年在外「對家有虧欠的感覺」,轉化為「對家有貢獻的意義」,重新賦予生命意義的詮釋。

(6)後事準備
  「我們家從來沒有人過世,怎麼處理後事完全沒經驗」、「爸爸是信基督教,可是媽媽堅持要用佛教儀式,身為子女讓我們很為難」…在臨床上常遇到家屬有上述疑惑。團隊儘可能協助病患/家屬或家屬間對喪禮達一致共識,以減低牽掛或日後的自責情緒。其內容包括:迎接死亡場所、宗教儀式(助念或禱告)、所穿衣服、土葬或火葬、安葬何處及追思方式…等相關葬禮儀式或程序,並提供《慎終手冊》供家屬參考。

(7)面臨死亡靈性存在議題
  病患身體愈衰敗、自主性低、接近臨終時,會思考「這樣活著有什麼意義?」、「活著很痛苦不如趕快解脫!」、「我死了會不會下地獄?」;也會「感恩()上帝、家人」、「珍惜與家人相處而活在當下」。因此,團隊會與病患探討死亡恐懼或歸處之宗教信仰議題,以及人性存在意義與價值,這些都需用細膩柔軟的心,貼近病患聆聽他們內在吶喊的聲音,惟有透過心的陪伴與照護,臨終者的靈性苦惱才能獲得撫慰,照顧者的靈性也因而獲得成長。
  病人與家屬是臨終舞台的主角,安寧團隊成員陪伴他們聆聽並探索每個生命故事的喜、怒、哀、樂,共同度過死亡幽谷與考驗,重新找到生命意義與傳承。劇看似落幕了,但是生命並未畫上休止符,它生生不息,悄悄地傳遞、散播在團隊每個人的生命中,用不同的腳本以另一種形式繼續演出,這是一份珍貴無價的禮物呀。


各位主角老師,謝謝您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