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台北榮總 安寧共同照護服務介紹(病人家屬版)

■編輯部

Q1. 什麼是「安寧共同照護」服務?
答:是為使末期病人於非安寧病房亦能接受安寧緩和照顧所發展出來的照顧模式。係由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團隊協助原診治醫療團隊共同照護癌症末期病人,並提供末期病人及家屬安寧療護相關諮詢之服務。

Q2. 什麼病人適合申請「安寧共同照護」服務?
答:當末期病人出現困難控制的症狀,例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便秘、譫妄、臨終躁動、腫瘤潰瘍傷口、淋巴水腫等,極需協助評估及處理時。
  當末期病人或其家屬出現憂鬱、焦慮、死亡與瀕死調適等心理社會問題時;或亟需協助對自我生命意義與價值之認同與追尋時。
  當需要專人協助病人或其家屬針對癌末診斷及預後之病情告知,及病情告知後之情緒支持與心理調適;或需專人協助病人或其家屬協助治療照護模式決策,例如增進對安寧緩和醫療照護之瞭解,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同意書」之權益,善終準備及臨終照顧場所之決定時。
  原則上,只要負責原病人照護的主治醫師認定為末期病人即符合收案條件,可以申請「安寧共同照護」服務。

美感記事- 20 樂在工作



  孫伯伯是一個資深的榮總員工;在他20幾年的工作生涯中對榮總的感情真是無可言喻,看著他細心的描繪他最常散步的路線圖並將榮總週邊的環境清楚的描繪,他常懷念他在榮總東院區當班長時的工作歷程,在他身上我學習到堅毅不拔的精神及對工作的堅持與熱誠。出生在浙江省普陀山附近的小漁村,在他十幾歲時就隨政府離鄉背井逃亡到台灣,回憶中的家鄉風景秀麗,幾次的探親,至親已不在,景物也改變許多,讓孫伯伯失望難過了好久,但是過後不久還是懷念起家鄉的好山好水。
  伯伯於九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安詳的離開我們,看到這張相片中他專注的模樣,讓人懷念起他認真堅毅的樣子;感謝您與我們分享精采的人生旅程。

大德春暉

■大德病房病友家屬 / 王淑玲
 
大德病房許願樹
  第一次踏進大德安寧病房是因為探望王老師的大姊,她住20床,是單人房。推開門,她神色自若的坐在輪椅上,正和蘇逸玲督導長談話,顯然疼痛已經受到控制。窗外藍天白雲,色彩繽紛的花園,從床邊的透明窗牆映入,添加了活潑喜樂的氣息。來到病房交誼廳的書報區,有病人坐著輪椅正在看雜誌,家屬則在旁邊的料理區清洗水果,仔細看那位病人,正是我今天想一併探望那推展綠建築多才多藝的楊克宇先生。病房的宗教師法成法師和蘇督導長引領他們全家皈依的那天,我剛好躬逢其盛,雖然只有一面之緣,卻印象深刻。對大德安寧病房的疑慮也因探望王大姐和楊克宇先生而就此解開。

末期病患的另一種選擇 ~ 安寧共同照護

■安寧共照護理師 / 楊琪

安寧共照護理師/楊琪

  「我已經兩個星期沒法下床,我的腰好痛,一動就會痛,我常常會覺得有吸不到氣的感覺。我住院兩星期了,都不會好,我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因為家屬擔心病人沒有活下去的勇氣,所以楊伯伯至今還不知道他已經是癌症末期,只是受到這些病痛折騰,情緒顯得低落。
  胸腔科病房的轉診會診單寫著「68歲男性,右下葉肺癌轉移左側肺部,合併肝臟、腰椎轉移。最近因呼吸費力、疼痛加劇,期待安寧共同照護小組的協助。」就這樣,我在很短的時間內,至會診病房見到了楊伯伯。

我心安住 大德來去

■編輯部採訪大德病友楊克宇先生


楊克宇伉儷合影

編:請教是什麼因素,讓您決定從原來住的病房轉到大德安寧病房?

楊:其實住進大德像是一種自然的選擇,事實上我當時並不曉得大德病房是什麼,也沒有多想,那時候的心思都放在醫生的指示上,治療完出院後我就開始往郊外走。我人生中有很多的第一次都是發生在治療期間,譬如說我第一次去北橫,帶著我的家人開著我岳母的車出去玩,沒有目的隨便開著車,但在那樣的旅程中就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過著這樣的一段日子後,在98年的3月知道化療控制已不理想,因我這兩年都有受到自然療法、自癒力觀念的影響,瞭解醫療本身是有限的,我一直受到這方面思想的洗禮,明白人跟自然其實是合而為一的,所以我就開始勤練氣功,尋求自我療癒的過程。
     後來又碰到我師父教我練氣功。有一天我拿到他的名片,上面寫著:「因病得道」,我當時感觸就很深很深!因為之前我母親肝癌在榮總過世的時候,當時我們並不了解,試圖極力搶救,後來我很後悔,甚至痛哭流涕,因為在我母親最後要往生的那個階段是一種很殘酷的過程,當病人要用呼吸器去維持生命的時候,那是一種煎熬。從那之後我就有一個觀念,如果要走,應該要自然的走,因此當我的病情每況愈下後,便選擇不做積極治療,而是注重生活品質的安寧病房,這就是為什麼我選擇來大德病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