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還是初春的日子,天染著輕寒,路樹已經悄悄萌了新芽,和煦的陽光照得人暖暖的,這天上午,榮民劉伯伯的家裏泛著莊嚴而柔和的唸佛聲,因為他剛剛很安詳的離開人世,現場有著淡淡的哀傷,但過程卻温馨且令人感動。
劉伯伯年輕時為國奉獻,參加對日抗戰等戰役功勳無數,後隨政府播遷來臺,今年已經88歲,在臺灣没有成家,也没有其他的親人,一直獨居在外。去年底因慢性心臟疾病及肺炎、肺膿瘍等問題,送至臺北榮總急診,後來因呼吸衰竭插管治療並住進呼吸加護病房,其間因多重感染還手術治療。治療期間除了呼吸道插管,也因為肺膿瘍而必須插胸管引流及作其他侵入性的治療,這些治療使劉伯伯苦不堪言,身心都非常的不適,接下來的一週內因為全身的水腫,使得伯伯體重一下子重了8公斤,呼吸急促,意識時而清醒時而昏饋。
幸運的是,劉伯伯有位情同父女且30年來一直無微不至照顧他的彭小姐,因為看到伯伯被疾病折磨得相當痛苦非常不捨,又伯伯曾向她表達自己想要好好走的心願,即決定向原病房團隊申請照會「安寧共同照護」。與原治療團隊討論照顧目標與後續治療策略之後,安寧共照團隊建議先以症狀控制為主,以提昇病人的生活品質,安寧共照護理師楊琪還教導照顧者適當的照護技巧使伯伯能更加舒適。在關心的過程中,楊琪護理師發現伯伯的表情愁苦,似乎有很多的心情想要表達,只是體力不濟,而且因插著氣管內管的影響說話不方便,於是在旁陪伴並讓伯伯用紙筆慢慢的寫下,耐心的傾聽伯伯訴說疾病造成的痛苦及自己的心願,第一次有護理人員如此親切的陪伴同時做舒適護理,伯伯的精神頓時好了不少。因為醫師已判定為疾病末期,預期病況治癒已不可能,所以伯伯只想在自己的家好好走,不要没「尊嚴」的拖著苟活,更加不能接受只能戴著呼吸器終日躺在床上,連大小便都要別人來幫忙,所以決定在病房簽署「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DNR),為自己的醫療決策做好決定。為了成全劉伯伯的心願,安寧共照團隊協助原照護醫護團隊在病房召開會議與伯伯及彭小姐討論病況後續處理方向,與協助心願完成。會後決定請法院公證人到場為伯伯的遺囑公證,並依伯伯之意願,盡快「撤除呼吸器及插管治療」並安排回家以完成心願。
劉伯伯的回家並不代表安寧療護的照顧就此結束,他的症狀仍需要控制及照顧。在家裏,照顧者對於病人的病情變化會擔心,人生最後這段路的準備也需要提醒和協助,病人及照顧者的心情更是需要被關心。故於出院之前已安排轉介「安寧居家照護」,出院隔日安寧居家護理師及大德安寧病房的醫師即到劉伯伯家裏訪視,持續症狀控制及舒適護理,並以組合式洗澡床為劉伯伯洗澡,舒適他的身心。護理師還教導照顧者必要的照護知識及技巧,還有臨終及後事準備等注意事項。安寧居家團隊的到訪讓病人及照顧者都覺得心安,能夠回到自己家裏,讓劉伯伯滿心的感謝。2月3日清晨,劉伯伯進入了彌留的狀態,彭小姐打電話請安寧居家護理師協助,除了事前教導她做的準備,護理師在電話中引導及陪伴她做最後的護理及各項後事處理,劉伯伯走得平安,臉上很詳和没有痛苦,彭小姐握著伯伯的手輕輕的向他道別,不捨中也感謝安寧團隊的協助,得以在家中延續醫院的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劉伯伯能預立醫療自主計畫,是他得以有尊嚴善終的最大因素。
「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目的在緩解末期病人身、心、社會與靈性上的苦痛,透過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五全之整體照顧,提昇病人生活品質。現有臺灣安寧照護服務模式包括「安寧病房」、「安寧居家照護」與「安寧共同照護」三種模式,服務對象則已由末期癌症及運動神經元疾病拓展到八大非癌的末期病人。目前選擇「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DNR)」依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規定已可以在IC健保上註記,一旦註記成功,全國醫療院所均可查知。
臺北榮民總醫院「北區榮民安寧緩和資源中心」,推展社區安寧理念,並整合各榮民醫院、榮民之家、榮民服務處的力量,形成一個完整的榮民安寧療護服務網絡,提供安寧療護、諮詢、轉介等服務,目前全國各榮民醫院均已開辦安寧特別門診、安寧共同照護、安寧居家照護業務,以因應生命末期國人之安寧緩和服務需求,提昇疾病末期病人享有高品質臨終照顧,並推展「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CP)」保障疾病末期病人之善終權,若有相關需求均可向各榮民醫院諮詢。(轉載自榮光雙周刊第22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