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大德美感記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德美感記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美感紀事-71堅貞的愛

  尹爺爺與奶奶皆為虔誠的基督徒,每天一同讀聖經、禱告,夫唱婦隨,爺爺對奶奶的愛,幾十年來皆表現在舉手投足、動靜之間。

  就像大部分傳統的老夫老妻,『我愛你』這三個字從未說出口, 但奶奶心中明白,爺爺是以細心呵護來傳達對奶奶的真情真意。

  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爺爺把握繪畫的機會,勇敢的表達對奶奶永遠的愛,並相互感恩、感謝,團隊拍照見證這感人的時刻,讓愛永遠在彼此的心中。

【美術療育賞析】
  這顆心心相印的紅心讓人覺得非常的甜蜜,圖形的線條非常簡潔有力,顯出堅定不移的情感,這正是尹爺爺與奶奶留下令人羨慕的印記,這一種溫情的感染力,讓醫療團隊羨慕不已,尤其他們心中因基督的信念,更見證倆位相互扶持的心。

美感紀事-70媽媽•我愛您

  對陳女士而言,住院後能與先生、小孩同處一室重拾家庭和樂氣氛,是最幸福滿足。

  因重症臥床,無力走動,平日小孩又要上課,假日即成為陳女士滿心期待相見的日子,也自覺來日不多,在志工阿姨教導下, 陳女士開始學習拼布, 希望透過手工製品留給孩子紀念及美好的回憶。

  有一天,孩子們留在病房陪媽媽,開心的與媽媽一起作畫,陳女士看著孩子認真的畫出他們心中想對媽媽說的話,臉上不禁洋溢著幸福滿足的容顏。當孩子依偎在她的身旁,把剛畫好的作品拿給她看,並親吻她的臉頰時,陳女士的眼角流下了歡喜的淚水,也感動了現場每一個人。

  醫療團隊遵守陳女士的遺願,於孩子每年生日當天將她親手製作包裝的禮物,親自送到孩子們的手中,讓孩子還能感受到母愛的溫暖與他們同在,相信陳女士在天之靈能安息。

【美術療育賞析】
  陳女士的願望就是孩子能健康好好地長大,現在能多看到他們一天都非常珍惜,於是在紙上用圓圈代表每個家人的模樣,許下了自己充滿金黃色的期望。當孩子們來探視時,美育老師會鼓勵孩子用圖畫來為媽媽祝福,由於小朋友不能每天都來,所以畫出自己最貼心的話,放在媽媽身邊做為陪伴,小孩發自內心表達出對媽媽的愛,讓陳女士覺得窩心而紅著眼眶。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美感紀事-69與病苦握手的法師


  秀姐剛住進病房時,已非常消瘦,但仍可下床坐便盆椅。不久,秀姐戲稱的小徒弟(腫瘤)愈來愈多,淋巴水腫已侵襲至下半身,讓她毫無知覺,但令人感動的是,秀姐的情緒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仍可與大夥兒談天說地,甚至當其「上師」來時,還可居間翻譯,方便團隊請益。
  
  秀姐不排斥任何接近她的人,連同她的兩位出家姐姐也都和同仁互動良好。身體的苦並不讓她擔心,她仍時時努力策發她自己的菩提心,連同所描繪的觀音像亦圓潤明亮,讓人生起崇敬嚮往之心。

  入住病房的這段期間,秀姐剃度出家,法號「慈渡」。人如其名,親切有禮,身旁的醫護團隊和其他有緣相聚的人,無不歡喜與她親近,有如一扇打開的窗,牽動眾人心的互動與交流。

【美術療育賞析】
  秀姐一直不想讓自己昏沈,所以在有體力時,會念佛、做功課和參與活動,想用意志力來安撫這病痛的身體,每次互動時讓我們感受到她正用心靈在款待我們。她的作品因信仰虔誠,內容涵蓋觀音、蓮花與西藏曼陀羅的繪畫,記錄著她點點滴滴的心情與依歸,其中曼陀羅繪畫裡有許多交錯的線條,交織出人生的酸甜苦辣。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美感紀事-68笑臉


                像許多一輩子傳統持家的婦女,先生因工作必須經年離家在外,做妻子的任勞任怨挑負起生活的重擔,玉姐就是典型的例子。辛苦撫育幼兒多年後,終於盼得先生回家,卻在此時玉姐病倒了。

                住院期間,適逢母親節,孩子們獻上花束及禮物給他們心目中任勞任怨最偉大的母親,看著子女的心意,玉姐感受到家人對她濃濃的愛,讓她不禁笑開懷順手畫下兩張可愛的笑臉,有如她和孩子此時的心境,而身體因病痛所受的折磨,也因愛而舒緩。

【美術療育賞析】
                玉姐提起可愛的小孩,總是會心一笑,常將他們燦爛的笑容深深烙印在心中,是治療她心靈最好的良藥。另外玉姐也描繪蓮花圖案,用橙色和有活力的線條完成,表示只要經過努力就會產生突破污泥的力量。玉姐向我們形容「心中期許孩子如同蓮花綻放,遇到困境或她不在時,能出汙泥而不染,永遠保持淨化的力量。」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美感紀事─67念佛


        廖奶奶即使於病中仍手握念珠默念佛號,當夕陽映照著坐在窗前奶奶的側影時,總是讓人有一種莫名又安靜的感動,彷彿日漸瘦弱的奶奶已蛻化為柔光普照世間的菩提行者。
   
        當美育老師將筆交給奶奶時,她毫不猶豫的細細描繪出這顆菩提心,也十足呈現出她對阿彌陀佛的敬意與嚮往。
   
        以前,奶奶用行動表達對這世間的關愛,現在,她用聲聲的佛號盼望阿彌陀佛的接引,在她的心中,「西方淨土」是一個讓她可以繼續修持的世界。

        我們照顧奶奶的身,她卻安慰了我們的心。

【美術療育賞析】
        廖奶奶回憶當初信佛的因緣,是在寺廟當義工開始,滿心期待能親手畫蓮花供奉菩薩祈願平安。奶奶的作品表示生老病死像花開花落般的自然。對於未來的事心裡已有準備,只等待菩薩來接引,但比較捨不得孫子,祈求菩薩以菩提心來守候他們,廖奶奶將祝福的心,畫作「菩提心」這三個字,永遠留給小孫子做紀念。

美感紀事─66鶼鰈情深

        有句話說「夫妻是老來伴」,用來形容王伯伯這對老夫妻真是再恰當不過。

        伯伯生病後,太太全日全程照顧,毫不假手他人,伯伯很依賴太太,但又心疼老伴的辛苦,在生活中,讓我們見識到老夫妻拌嘴後的甜蜜,及一路走來的深厚感情。偶爾,病榻旁還會傳來蒼老沙啞的聲音「我愛你」,讓一旁的我們聽了好感動。

        王伯伯常向我們說:「勤勞就是美」,在美育老師及大夥兒的鼓勵下,以其略顯乏力的手寫下這句話,並順手畫了一朵玫瑰花,送給他親密的老伴,是感謝也是心願。

【美術療育賞析】
         王伯伯與王媽媽因為是老夫老妻,很多讚美的話都省略過去,可是看到他們相望的眼神時,總知道對方要什麼,像是一種心電感應。所以我們特別與伯伯談到太太的好,以製造告白的機會,伯伯想到沒有送過花給太太,就畫一朵愛戀的玫瑰送給太太,直接讚美她的勤儉持家,讓花的美傳遞彼此的內歛情感。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美感紀事-65腳踏實地,平穩安健

        趙伯伯年輕至退休,皆在軍中服務,因此趙伯伯做人處事皆是軍人的性格、切實穩健、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是趙伯伯一生秉持的人生原則,既使面對生命的終點仍不改其本色。

        登上玉山是許多人的夢想,有人是用腳去完成,而伯伯卻是以飛躍的心靈,坐在病床旁邊的椅子上,以筆畫出他登頂的夢想,並不忘以從容的字跡,題筆寫下自己的人生哲學『一步一腳印,平穩安健』,看著伯伯專注的表情與有力的筆跡,相信當時的他心中自有山景相隨。
   
        伯伯做人處事的原則也呈現在規劃自己的身後事中,展現出對人生積極的態度,而非消極的活著。他的人生哲學讓我們學習到只要踏實的過每一天,並有計畫的規劃未來,無論多困難的事皆可迎刃而解。

【美術療育賞析】
        趙伯伯念念不忘登山,還提醒我們攻頂一定要有訓練與準備,伯伯具有挑戰及克服困難的精神,他還將同好爬山的照片帶來病房鼓舞自己,雖然自己因生病想要登上玉山的目標無法達成,但今天能率性地用畫紙讓自己直接去玉山攻頂,親手插上旗子,伯伯不禁開懷大叫,寫下「玉山,我來愛你!」

美感紀事-64彩蝶一生

        華姐,自幼跟隨養父母成長,因家境困難,無力就學。雖沒進過什麼學校,卻一直都自修讀書、畫畫;因為興趣也寫童話故事,並教兒童圖畫。其童詩曾於929394年間先後多次獲獎,作品刊載於『九歌文庫年度童話選集』。
    
                華姐發病前,養父母即先後離世,治療期間並無親人相伴照料,但在臺北榮總大德醫護團隊協助下,不再孤單面對癌症病痛;曾自詡為一生就像彩蝶,雖短暫卻精彩無比,也要圓滿落幕。在生命的最末期間,返鄉向養父母祭拜與感謝,並將其畢生畫作整理結集舉辦個展,邀請好友及團隊成員共聚一堂表達感恩與祝福。個展後一個月,華姐安然離世,留下如彩蝶般的畫作,予我們無盡的追思。(備註:華姐生前已將該畫作全數捐贈大德基金會,冀以畫作與伯樂結緣。)

【美術療育賞析】
        華姐是一位充滿藝術氣息的畫家,她常常用繪畫止傷療痛,尤其是她所熱愛的童詩創作,更是心裡不忘的動力,據她表示能用童詩陪伴兒童成長,也是自己無限生命的延伸。她用俏皮的手法寫下一段藍貓與熱帶魚對話的故事,非常生動幽默。於是美育老師將這個故事分享給許多小朋友,沒想到小朋友非常喜歡,還就這個故事畫了圖回饋給華姐,讓她非常開心。

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美感紀事-63瀟灑人生

        瀟灑漂泊的蕭大哥在朋友眼中是一位情深義重的人,年輕時與前妻締結之姻緣,卻還是逃不過命運的捉弄而分手,但仍與前妻及女兒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

        女兒得知父親罹癌後,常偕其母同來探視。住院期間,大哥總是像個獨行俠似的獨來獨往,因為無法言語,常會露出靦腆的笑容來表達他的謝意。
        罹病出院後,大哥不願拖累家人,寄住在北海岸的一所廟裡,他所畫的即是他暫時的棲身之所。
        在他往生前的聖誕節,他對我們這些曾與他相處過的好姊妹、好兄弟,殷殷問候「祝大家聖誕節快樂」。如此率先對我們表達他的感謝與祝福,一如大哥他重情義的個性,也讓我們祝福他一路好走。


【美術療育賞析】
        釣魚是蕭大哥從前最喜歡的休閒活動,當他回想當時的海岸,便用藍色的彩色筆一邊畫一邊回憶著退潮的情景,好似腦海能播放影帶,讓自己像真的一樣去到那裡。大哥再入院時,繼續向我們介紹他曾住過的廟宇,他用筆詳細的畫出位址與在那裡日出的美,還有所遇到的動物,現在蕭大哥已會放慢腳步享受他生活的精彩!


美感紀事-62 愛的卡片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以這句話來形容罹病後的鳳姐,真是再恰當不過。選擇入住安寧病房是鳳姐個人的決定,她明白這裡對身體的疼痛會有最佳的控制,唯有這些問題解決後,她才可從容享受病中的美好時光。鳳姐喜歡與親友隨性閒話家常,也喜歡獨自喝上一杯香醇美味的咖啡,再配口微甜的點心,我們就會看到鳳姐臉上浮現出滿足的笑容。
        一天下午,美育老師邀請鳳姐以彩筆描繪她現在的心境,她毫不猶豫寫下「以善歡心面對一切」,讓我們看到鳳姐從內在所散發出來的歡喜心。
        有感於鳳姐對周遭親朋好友的感染力,醫療團隊決定為她默默籌辦一場Morning Tea Time,給鳳姐一個驚喜,果然那天笑聲與溫暖四處迴盪,帶給大家一段既難忘又美好的回憶。

【美術療育賞析】
        沉靜的藍色與浪漫的紫色所堆疊的圓形,是畫出鳳姐心裡最重要的人,並期望自己能有理性與感性的安排。鳳姐在病房時也會計畫與親友共渡下午茶時光,她表示:「與朋友分享的感覺真好!」雖無法決定生命的長短,但仍可享受美好的事物。最後用黃色、橙色寫下她心情的寫照「以善歡心面對一切」,如同她甜美燦爛的笑容,她是個懂得生活的藝術家。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美感紀事-60愛的卡片

張伯伯氣質溫文儒雅、風度翩翩,還看書和隨筆寫文的習慣,這從病床旁擺放的札記本即可看出。

滿腔文采的張伯伯大概很少對張媽媽做真情表白吧!雖然倆老感情已淡化在日常生活中,沒什麼高潮起伏,但張伯伯最摯愛的唯一女兒與守護在旁的醫療團隊,為了讓張媽媽釋懷,鼓勵張伯伯勇敢表白,大夥兒協助張伯伯以卡片寫下對張媽媽的感謝及愛意,並獻上一束鮮花,讓張媽媽再度展開笑顏,接受張伯伯的真情白。

那一頭,我們也看到了文人書生張伯伯靦腆的表情,回映在一家三口的合照中。





【美術療育賞析】
寫字、背詩詞一向是張伯伯生活中的熱愛,也是他藉以渡過失眠與病痛的精神活動。我們便向他請教如何在病中調適自己的心情,張伯伯謙虛地回應我們,邊說還邊信手拈來寫出他的心得,據去真誠踏實,讓我們覺得非常難能可貴。

美感紀事-61康乃馨•感恩心

安寧療護最高的境界即是善終,無人享有豁免權,更是人們最終的期盼。對陳先生來說更是如此,因傳統觀念忌諱談
死,對後事及財產都不願預作安排,內心的哀傷不捨,常常獨自隱忍而鮮少表達。

妻子雖想知道陳先生的想法,但又擔心直接問會打擊病人,為此常暗自哭泣。後經由團隊轉介美育老師,希望能藉由繪畫來表達心路歷程。

在老師引導下,陳先生畫出一朵康乃馨,表示這一 生從未送花給妻子,對妻子的辛苦持家感到抱歉及感恩,希望自己將來化身為花朵旁的蝴蝶,永遠守護這個家。兩人緊緊相擁,在淚水中相互表達感謝及愛意。

陳先生在生命的末端不忘學習愛與寬恕,懂得感恩與放下,在團隊用心陪伴與協助下,完成返家的心願,這就是「善終」的意義。




【美術療育賞析】
陳先生選用紅色畫康乃馨,表示要送給太太,只因自己不好意思說出對太太的柔情。剛開始時,陳先生說他不知道如何著手,所以我們提供一些康乃馨的圖片讓他有所感覺以便下筆,陳先生說他發現花瓣是從內而外,一圈又一圈為斗動的線條所包圍,於是他慢慢地以許多的圈圈完成這一幅作品。當完成時陳先生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因為這一朵康乃馨代表了他對太太的感謝。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美感紀事-59快樂的公車駕駛員

開朗的王伯伯,住院期間喜歡與團隊互動,常向醫療團隊打聽病房中其他病友的情形,並表露出關心的神態。他常跟我們提起他的職業,每天開著公車在台北市幾個熟悉的道路穿梭不停,甚至哪些人會在哪個站牌上下車,他都一清二楚。王伯伯告訴我們服務他人的快樂,並也從中看到各形各色的人而有所體驗。

王伯伯外表看似坦然,其實對病情很擔心,所以我們請美育老師來陪伴他,引導他來趟心靈散步、放鬆心情。伯伯表示會打聽其他病房的情形,是因為認識了許多的病友,認為自己目前還健在已屬幸運。我們鼓勵王伯伯的生活中還可以有許多開心的事,像他喜歡唱卡拉OK、聽音樂皆可創造並豐富生活。伯伯果然從善如流,我們有時還會看到他正聽著音樂,享受片刻輕鬆時光,或整理卡拉OK的歌詞要唱歌給大家聽呢!





【美術療育賞析】
王伯伯開始回憶自己20年的公車歲月,他隨手一筆筆畫出公車的模樣與駕駛座中的自己,並肯定接送他人到達目的地,是他秉持的服務信念。另外一張是伯伯的側面自畫像,他形容自己的開明、健談,甚至是一位常會突發奇想的人,畫完後我們也越看越像。後來王伯伯想出了一個凝聚家庭的聯想畫,讓孫子們一個接一個將創作的圈圈連續完成,他們畫得很開心,王伯伯覺得自己還頗有藝術天份呢!

美感紀事-58桃花源記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一畝土,那兒藏有我們內心深處的桃花源,只是我們未曾察覺而漸漸遺忘。

那天,余伯伯在美育老師的引領下,慢慢打開他塵封已久的心門,以其危顫的手握起畫筆,帶我們到他心目中的桃花源去神遊。

余伯伯邊畫邊打開了話匣子,我們便由病床旁的守護者搖身一變為小船的觀光客,當然余伯伯便是那領航的人。在他的筆下,我們享受著迎面而來的清風,觀賞兩岸涓涓宜人的瀑布,一切宛如眼前,最後小船隨勢順流而下,停靠一處休息。

搖櫓的余伯伯累了,但不累的是他的心靈。在現實的世界,他外在的身體漸漸要返回大地的懷抱,但他內在的心靈卻透過這次一遊桃花源,也向我們做了最後一次的告別。




【美術療育賞析】
余伯伯因不舒服故說話不多,兒子一直在旁靜靜地細心照料。探訪時伯伯相當客氣的回應我們有關美好回憶的印象,但沒多久他突然很有活力的告訴我們,他想到了一個奇緣的地方,於是我們便在病床旁與他一起聆聽水的音樂來凝造氣氛,伯伯隨性一筆一劃的畫出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意境,我們跟隨余伯伯的彩筆悠遊在世外桃源,兒子也覺得父親難得如此輕鬆瀟灑。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美感紀事-56方城之樂

「黃娘娘」這名號不知從何時叫起的?與阿姨的交談中,知道她過去有一項生活之樂—方城之戰,在美育老師的引領下畫出她熟悉的場景,在畫紙上雖然看不到其他牌搭子,娘娘卻專注的以眼聚焦畫出「碰」與「胡」,這無疑 是一場好牌,也圓了阿姨一場好夢,希望能帶給她好眠渡過長夜。

阿姨最後還是走了,失眠、疼痛不再困擾她,帶走的是我們對她的祝福。

  


【美術療育賞析】
黃阿姨連閉著眼睛都能將麻將的圖案用手摸出來,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雖然生病沒有體力再打麻將,黃阿姨還是以繪畫的方式玩了一會兒,想像紙上麻將自摸的樂趣。雖然身體漸漸不聽使喚,黃阿姨對宗教仍有了最後的依歸,並以其顫抖的左手描繪觀音像,並寫下「我很高興」。她總是帶著笑容讓身邊照顧他的人開心,令人感到生命即使最終也是可以歡喜的。

美感紀事-57「手」護家園

一生從事護理工作的周奶奶自律甚嚴,舉凡任何事務皆打理的井然有序,向來都是她去幫助別人,入住病房後反不習慣被他人照顧。

奶奶剛開始接觸美術療育時並不太能接受,只覺得麻煩別人挺不好意思的。終於有一次藉由奶奶以前摺的一隻天鵝,打開了我們的「畫題」。也從紙天鵝的細緻摺疊中,可以感受到奶奶有條不紊,事必躬親的個性。

「家」對奶奶來說一直是安身所在,但因罹病,無法再像過去那樣按步就班處理家事而覺遺憾。在老師的引導下,奶奶終於首肯試著描繪她,內心的想法,「手」的圖像就是這樣來的。

「手」象徵奶奶一輩子的勤懇,無怨無悔守護家園。如今,奶奶最大的安慰,就是家人以他們的手來陪伴她、安慰她。

 


【美術療育賞析】
剛開始讚美周奶奶有一雙巧手時,令她感到很不好意思,奶奶說兩手都是皺紋與勞碌,我們告訴奶奶就是因為她年輕時,用雙手照顧病人與帶大孩子,非常辛苦但很偉大,奶奶聽後笑著以自己的雙手當模特兒把它描繪下來,悄悄的對我們說,她還會摺紙鶴,顯然奶奶對自己這雙滿是皺紋的手感到挺滿意的。

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美感記事-55悠游的魚兒



身形雖然消瘦,步履蹣跚的陳阿姨兩眼卻炯炯有神,讓人很難想像她曾是水中嬌龍!無論是優雅的仰式,自信的自由式或從容的蛙式,都難不倒她。

美感記事-54美好的回憶




95 歲的劉爺爺是陸軍少將退伍,個性溫和,是一位公認的好好先生。平時身體硬朗,兒女皆旅居國外,和奶奶單獨住台灣。平時喜歡偕同奶奶到處遊山玩水,還曾回大陸老家翻修祖厝,了卻心頭宿願。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美感記事-51祝福平安


單純、直爽是李阿姨的招牌,像孩童般天真的笑容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個性雖然獨立卻又非常親和。這次與阿姨在大德安寧病房相遇,總像朋友似的與大家話家常,而這次她身邊多了一個外傭,不再是自行來去的獨行俠。

美感記事-50依偎的心




呂先生在病房掛著小女兒的畫作,主題是全家去郊外遊玩的景象,內容相對呼應出呂先生想帶孩子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心情。呂先生在描述四個兒女的情形時,有著不同的神情與期許,並表示雖然現在不能親身參與他們的活動,但可以藉著作品在紙上給他們加油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