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大德病房心得

PGY崔舒評醫師


距離上次來大德病房,已經是三年前還在當醫學生的事了,印象中大德病房是一個安穩平靜充滿愛的地方,陪伴很多家庭及生命走到最後。


再次踏入安寧病房,以住院醫師的角色,對我們無疑是個考驗;在內外科病房所學習到的一切,不一定適用於這裡,在這裡要學習更多的是如何與依照病人及家屬的希望及選擇,給予最適合的醫療處置及幫助,除了醫療之外,在大德病房也學習到很多的是如何去溝通、了解及了支持病人或家屬的心理,在面對疾病的進展,每一個選擇的背後,不一定只有醫療,還有更多的是牽絆著病人的願望,家屬的不捨、希望病人安適的心情,甚至包含著信仰等,這都不是像在一般病房,有準則、醫療常規可循,而是每個生命、每個家庭、每個人生歷程走到最後做出的選擇。


在這一個月中,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剛上來的奶奶,女兒向我們表達,奶奶在樓下病房有表達說想要回家,而奶奶上來後其實意識狀況及呼吸都開始有些變化,但看著奶奶與我們的治療犬Oba仍有開心的互動,我們收到奶奶的願望,也了解到奶奶其實也很想念家裡的狗狗,因此也鼓勵家屬趁著奶奶還有力氣就回家一趟,而這一趟回家,奶奶跟家人團聚、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周圍都是家人以及狗狗相伴,奶奶從原來的提不起勁到非常開心、放鬆,家人看著也都非常欣慰,這一趟回家其實就像奶奶為自己的生活做了一個回顧,重溫了自己的生活,向自己心愛的家庭、毛孩、一手打造起來的家、生活許久的一切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心滿意足的回到醫院後,奶奶也就安穩的沉沉睡去了……。


這樣的溫馨故事,這一個月中感受到不少,也陪著許多家庭及病人走到人生的結尾,回顧起來雖然有時候仍會有些感慨及惋惜,但其實也在許多不同生命歷程中獲得不少心靈的能量及成長,對我來說,大德病房是一個溫暖而有力量的地方,承載著許多家庭的不捨及脆弱,但也裝載著許多愛與祝福。


由醫師的角度看預立醫療諮商(ACP)

--主治醫師 楊博欽醫師

醫師的任務不一定是盡可能地延長生命


    從醫學生時期以來,我們所受的教育大多是要想盡辦法解除病人的痛苦、延長病人的壽命,卻鮮少有人好好地教我們,當解除痛苦與延長生命兩者不能得兼時,我們所延長的是生命還是死亡過程。安寧療護的概念,是在不可治癒的疾病末期時,盡可能地將生活品質極大化。最好的照顧並不等於最多的醫療措施;盡可能延長生命也不該等於盡可能延長死亡過程。以符合病人的心願與利益為出發點來思考,一切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而「預立醫療諮商」就是探索這些人生哲理的契機。


一場諮詢,一個故事


    我常在想,坐在我對面那頭的意願人,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讓他決定坐在這裡分享他所經歷的種種人生故事;要有多大的意志力,才能讓他說出自己真正的心願與想法;要有多大的決心,才能讓他簽下那份屬於自己的預立醫療決定。每個意願人的背後,都是一段精彩的生命故事,他們將畢生累積的經驗與智慧,用幾十分鐘的時間,娓娓道來分享給諮商團隊。有的意願人喜歡少少人的冷靜沉著,不希望太多親屬參加;有的意願人喜歡很多人的熱鬧,帶著大家一起來見證。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希望為自己的未來做個不後悔的決定。我喜歡在每場諮詢中傾聽每個人訴說自己的諮商動機與人生信念;也喜歡為每個人解決心中的疑惑。每位意願人都是預立醫療諮商中真正的主角,也是他們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可以真正幫助病人,甚至幫助整個家庭是幸福的


    預立醫療諮商是意願人、家屬、醫療團隊三方在醫療機構進行的溝通過程。死亡有時候是個禁忌話題,不容易被提起,或者說不知該如何開口提這個議題,然而,卻是每個家庭無法避免的。在預立醫療諮商中,由醫療團隊主導相關話題,或許的確讓一些意願人覺得較為舒服自在,願意敞開心胸談論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連同行的家人都覺得備感意外。在一次次的諮商中,不一定每次都能達成意願人與其他家人的共識。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團隊或許無法解決意願人幾十年來的家庭問題,或許無法使每個人都完全滿意,但預立醫療諮商卻真真實實地幫助一個家庭意見整合,讓大家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團隊立場絕對是理性客觀,不會刻意偏袒某方,更不會強迫意願人做違背自己意願的決定。事實上,許多意願人踏出預立醫療諮商中心時,帶著的是滿意、放下心中大石的愉悅神情,那一張張笑臉都是最珍貴的畫面。


最重要的決定


    感謝預立醫療諮商團隊的護理師怡晴、心理師高舒、社工師明慈、行政助理珮瑜,在每場諮商中提供許多協助,讓諮商得以順利進行。也感謝每一位來進行預立醫療諮商的意願人,願意和我們談您內心的想法,把生命中最重要的決定交給我們。預立醫療諮商團隊會繼續努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