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對大德醫療照護的感謝

親愛的大德病房全體人員:

    大家好! 祝願大家平安!
  時光飛逝,一轉眼,家母離開塵世已兩個多月了,對她的思念依舊,每到傍晚就不自覺想打電話給她,問她吃飽沒、和她話家常。轉念間才想起,她已經不在了。

腳步聲

■台北榮總家醫部第三年住院醫師/林宜璇

林宜璇醫師

  在忙碌的醫院工作中,除了醫療專業以外,我們往往很難注意到其他的事情。應該說也沒有那個環境,很幸運我有機會在安寧病房學習,在一個月焦頭爛額的生活中,還可以看到一些真正屬於"心理社會"層面的問題。團隊合作完成一些事,一些病人的願望,其成就感不亞於治癒疾病。大德病房的病人都不會好,甚至有些是離死亡很接近的病人。日子以天或小時在計算的情形很多,不管轉入安寧病房的動機是什麼,剛轉入時往往呈現對生命絕望的樣子。我那個月的病人郭先生就是如此,肝癌末期併嚴重黃疸,像這樣的病人,在一間醫學中心當中,說實話多的是。郭先生第一天來到大德病房時,一臉疲態,在因為黃疸而染黃的眼睛裡,更多是絕望與無助。在照顧他幾天後,我們發現他的家庭處在社會的角落,與太太離婚,育有3子一女。其中一子在某感化教育機構服刑,郭先生也明瞭自己時日無多,殷殷期盼這個兒子能來看他。於是大德病房團隊合作,開立病危通知,由社工師介入,協助這位兒子能請假探視。公文程序有點慢,大家都很著急。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是最後一面,太晚了可能就錯過了。

安寧照顧點滴~難忘慈祥的您

■大德病房志工/張金潤

大德志工 張金潤 

  週四到班時,護士小姐說:「等會兒有空,可以去陪陪二床的單身榮民伯伯。」
  心想:「哇!被需要的感覺真好。」
  一到病房看到一床一地的藥及藥袋,伯伯正專心地分類,看到我還一一的為我解釋:「這是某醫院開的針劑、這是止痛的、這是幫助排便的、這是……。」接著說:「妳可不可以幫我買包橡皮筋?」

美感記事- 17 人生無須煩惱


  洪伯伯是位開朗熱情的長者,他傳奇的一生曾被報紙報導過,生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紛亂的台灣;年青時的他曾被日本人抓至南洋作軍伕,光復後當家人以為他已遭不測時僥倖的逃回台灣,曾在美軍基地上過班,最後效力於國民政府的空軍地勤,經過二二八事件,他的一生走過台灣土地的歷史軌跡。

護理指導~抽痰法

■編輯部

抽痰用具
抽痰機動作操作

一、目的:
維持呼吸道之通暢,預防合併症的發生。

如何因應病人尋短的念頭

■編輯部


家屬的溫馨陪伴
  病人越到末期,身、心、靈受到更大的煎熬,會希望趕快解脫,或要求醫生給他一針安樂死。就好像長跑選手,跑不到終點,體力透支就不想跑或跑不動了,旁邊的人則一味地為他加油,要他繼續跑(求生的方向)。此時病人感覺像在等死,覺得沒有生活品質,人生很痛苦,沒什麼意義,既然好不了,就趕快死去不要拖。臨床經驗顯示,此時病人會有的心情:憂鬱、痛苦、絕望、無助、無奈、孤獨感、悲傷、恐懼(恐懼疼痛無法控制)、 或平靜(覺得心願已了,已準備好死亡)

安寧病房是我的修行道場

■台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宗教師/釋法成

宗教師/釋法成法師

  剛踏入安寧領域中時,不管參加任何講座,我們都會聽到講師們說這麼一句話:「病人是我們的生命導師」。開始並不懂得這句話的意義,經過實際參與安寧工作後,深深體會到它的真實意義。因為,協助癌末病人與家屬,在面對死亡的過程中,學習成長,從而得到善終,讓生死兩相安,是安寧團隊最重要的任務;但是,卻能讓自己從照顧中,對生命重新審視,產生一些轉化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