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奉獻



■前北榮大德安寧病房實習醫師/
 台南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 魏玉亭



交班時,學弟說,那是二十一樓視野最好的房間,仰望雲起日昇,俯瞰台北
盆地的芸芸眾生。步入病房,一個枯槁的軀體,兀自喋喋不休:「今天還發燒啊,黃色的退燒藥,我還是吃好了。」「類固醇是不是要從半顆改成一顆?」
病房雖大,可惜他關注病痛,活動領域僅限於一張床,包尿布,插尿管,下肢癱瘓,雙手痠麻力氣漸失,剩一隻嘴巴靈活地開開闔闔。
也辛苦他了。
正值壯年,被診斷出肝硬化及肝癌,接受手術,撐不到兩年,癌細胞擴散骨頭,壓迫脊髓。半年來,在醫院間來回轉院。吞下滿腹苦毒,同時也被苦毒吞噬。罵外傭、使喚護士、跟醫師討價還價,時常無理取鬧,不少護理師被氣哭。妻兒來探病,都躲得遠遠。
那年,我剛畢業,對探索人類心靈懷抱熱忱。旁觀惡性循環,我決定改變策略。「住那麼久,有沒有看過窗外啊?」我挪動他的床,讓他面向天空。颱風剛過,彩虹懸在天邊。
「你知道大德病房是怎麼來的嗎?」他終於安靜下來。
「五十年前,這裡是荒地。三十年前,這棟大樓才一磚一瓦蓋起來。你現在住的病房,是以前部長將軍們住的,門口進來就分成兩間,較小的房間是給副官住的。」他露出訝異的表情。
「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才改建病房,讓我們使用。再來就是全民健康保險,在二十年前,生病開刀可能會傾家蕩產,因為健保,我們才負擔得起醫療。」他點點頭。
「活在現代,看似容易,這些方便,來自於四面八方的奉獻。」他沒接話。
「起來看看風景、陪陪家人吧。你可曾想過,以後兒女記憶中的你,會是什麼樣子呢?一個為家奉獻的父親,白手起家,連重病時,都惦記著怎麼讓家人過得更好。」他的眼神漸趨柔和,臉上的線條不再緊繃,有什麼東西,在他的內心被喚醒了。
幾天後,他坐上輪椅,由太太推他出去。他開始陪孩子畫畫和寫作業。更驚人的是,他主動向護理師道歉。到了轉院的時間,這次,他沒有爭吵,謝謝院方幫他安排。轉院那天,我塞了一本章成的《奉獻》給他。
十個月後,我在電梯前巧遇主治大夫,她告訴我,他變很多,轉院後,順利轉介居家服務,十分珍惜跟家人相處的時刻,遇到問題,要求盡量在家處理,不輕易住院,上個月辭世,一切平安。
後來,臨床工作日漸繁重,心靈麻木,無意識地陷入苦毒。
此時,會想起他――雖然被肉體束縛,卻能及時反省轉念,得到靈魂的解脫。




編輯按:魏醫師曾在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實習,文中所敘人地時物皆來自大德病房真人真事,本文亦獲成大醫院同意轉載自「成大醫院期刊電子報」。

體驗- 在大德安寧病房實習的日子


■國軍桃園總醫院暨國軍新竹地區醫院
 臺北榮總大德病房代訓醫師/余陳瑋

感謝北榮大德安寧病房的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和所有的工作人員,在我三個月的實習中給予的照顧與指導,當然還要感謝用寶貴的生命讓我學習、讓我有機會照顧的病人,使我可以更進一步的學習與了解安寧醫療。

如何協助身心俱疲之家屬


■編輯部


家屬以照顧病人為重,常常忽略自己的需要。如:心情難過不能在病人面前哭泣;偶而有快樂、輕鬆心情,也不能表現深怕病人誤會;眼見病人受病痛折磨得很痛苦時,希望他不要再受罪趕快解脫,內心又有罪惡感;身體已經很疲累了,還告訴自己不能休息…。

美感紀事-53心田


每個人心底深處都有「一畝田」,而李阿姨的田裡,開滿了遍地的花草,五顏六色綻放在她家的花園,也盛開在她的心田。

美感紀事-52母愛



「為母則強」這句話在李姐身上得到最好的印證。雖然她被許多症狀所困擾,但只要孩子來探視她,一定展開雙臂熱情擁抱他們,也唯有此時,「母愛」這帖藥,常有效移轉李姐受病痛折磨的焦慮與痛苦。看著他們一家四口在病房吃晚餐,李姐和先生用心陪孩子們做功課,溫馨和樂的景象,彷彿回到了他們自己的家。

齊心合力安寧善終

台灣再創亞洲第一 透過病情告知讓罹癌者擁有自主人權
■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佈新聞內容


依據英國經濟學人於106日公布全球臨終病人死亡品質(Quality ofDeath)調查結果,台灣在80個國家排名第6,這是該單位繼2010年後2度全球公布臨終病人死亡品質排名,相較於2010年的調查結果台灣在40個國家排名14,台灣臨終病人死亡品質又再向前邁進一大步,不僅仍維持亞洲之冠外,更首度擠進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