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之愛
~ 歡迎您來到這個由末期病人,家屬及照顧者一齊努力耕耘灌溉的園地
熱門連結
首頁
財團法人大德安寧療護發展基金會
聯絡我們
精華區
顯示具有
第20期1000925出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第20期1000925出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我見 我聞 我思 ~ 訪英國安寧緩和療護機構路程
■ 台北榮總安寧緩和專科進修醫師
/
柯文升
英國安寧院外觀
英國安寧院內走廊
筆者今年二月去英國
Guy
´
s and St Thomas
´
Hospi tal
老人醫學進修期間,曾以一天的時間去拜訪
St Thomas
´
Hospital
的
Palliative care team
與
Trinity Hospice
,見聞與心得分述如後。
繼續閱讀更多 »
安寧照顧點滴~陪伴圖畫與心象漫遊
■台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美術療育老師
/
郭育誠 莫淑蘭
郭老師(上)、莫老師(下)透過繪畫塗鴉
和病人談心
台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過
14
歲生日了!跟著病房團隊的成長,我們在這裏也經過
11
個年頭。每週一我們會在病房透過繪畫塗鴉和病人談談心。在這時刻沒有畫得好與不好,沒有畫得美與醜,沒有畫得對與錯的問題;鼓勵病人自然流露想到的、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包括病人的回憶,都是豐富的繪畫題材,也都是他們內心的寶藏。
癌末病人面臨病情惡化、甚至死亡所產生的焦慮與情緒低落,是安寧緩和醫療積極處理的重要工作。為了協助病人處理情緒上的衝突,以及緩解無法說出的苦惱,團隊會適時轉介給我們。
繼續閱讀更多 »
美感記事- 25 家鄉事
這是許阿伯第二次住院,他如往常般躺在床上看著電視的棒球比賽,觀看球賽是他生病後唯一的活動。剛開始只知道許阿伯原本住在南部,生病後北上就醫,在住院的過程中,很少看見他的笑容,感覺到他很辛苦地在陌生的環境中,為了生命而生存。
這次在照顧許阿伯時,偶然間聊起家鄉事,才知道我們曾是同鄉人。開始一同聊著球賽以及在美術療育老師們引導之下畫出故鄉的景物時,我才看見許阿伯的笑容,這種感覺像是個鄰家的長輩,我們的距離不再是那麼的遠! 而我們的心共同連結在故鄉情。事隔多日, 自己在看職棒以及亞洲盃棒球比賽時,彷彿又看見許阿伯,這次他不用擔心疼痛問題,而是當個樂在其中的球迷,看完整個球賽了。
繼續閱讀更多 »
美感記事- 24 玫瑰花
張老先生回顧工作艱苦的經歷,但覺得充實,閒暇之餘喜歡欣賞花卉,出差時會帶些實用的東西送給太太,但沒有送過花,運用花卉圖片欣賞之後,鼓勵病人親自畫一幅作品,老先生很直爽地畫下玫瑰花來表達內心對太太的情感。
病人欣賞自己的作品時流露著笑容,並寫上「送給張媽媽」的字樣,表示不管外面如何變化,與太太的情份是一樣的。恰巧太太回病房,病人親手將作品交給太太表情有些靦腆,老太太神情愉悅的回應「很好」,立即將作品貼在公怖欄上。後來老太太走到病房外,談到老先生的女朋友打電話來,非常在意先生有女朋友的不是。在創作過程中也察覺到老先生很了解太太的心裡不平的感受與擔憂,雖然有時言語衝突,但幾十年的相處和習慣,成為彼此相處之道。
繼續閱讀更多 »
推廣安寧療護工作點滴
■編輯部
為響應推廣安寧療護理念及推展善終、安寧療護的品質,大德安寧團隊成員分工悉心將舊版「安寧緩和醫療作業手冊」重新修訂,經數月後戮力完成,由大德基金會贊助印製並發送至台北榮總全院各一、二級醫療單位及病房護理站備用。
原由大德基金會資助出版的「慎終手冊」,請團隊成員依據目前現況,大幅修訂、改頭換面並增加相關資料發送全院各病房,提供需要者參考。
配合政府推動「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健保
IC
卡註記政策,持續提供「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於台北榮總各服務台,並增加說明單張,教導民眾如何填寫、申請,另由大德基金會資助附郵免費信封,置於中正樓一樓服務台,方便民眾索取郵寄意願書。
記一段美好的時光
■大德安寧病房護理師
/
吳深潔
吳深潔護理師(第二排左二)與代訓護理人員合影
初見陳伯伯時,就覺得他是一位溫文儒雅的紳士,旁邊的陳媽媽則是一位煥發熟齡的氣質美女,兩個人說起話來頗有夫唱婦隨的感覺,但等我深入瞭解後才發現兩位老人家的女兒在大德安寧病房過世才剛滿
2
週年,身為主責護士的我在心裏暗自想:「他們要再踏進這裡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呢?」不過陳伯伯獨有的幽默話語為安靜的病房注入了一股輕鬆的氣息,他告訴醫師:「我不要求什麼,只希望醫師幫我把腹部的腫瘤集中管理,以防它們四處作亂!」他還告訴我許多與陳媽媽相處及出外旅遊的點點滴滴,病房的臨床心理師也發現他是一個完全尊重太太的謙謙君子。
繼續閱讀更多 »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