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謝謝各位~父親最後的一句話


■安寧共同照護病友家屬/孫櫻芳女士

  20154月下旬,父親發燒又嘔吐,入住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加護病房,插管急救穩定後轉普通病房,一面等待護理之家的床位,一面會診針灸大夫,執行針灸治療以提高其免疫力。父親精神很好,坐在床沿向照顧他的看護行舉手禮說:「謝謝各位!」沒想到這是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也沒想到會在普通病房受到感染因而發燒,再度轉至加護病房,雖然再度插管卻很不樂觀,關渡醫院的醫生向我們表示,父親這次可能與上帝約好時間要去看祂了,但心臟需要進一步的醫療而立即轉至臺北榮總急診,隨即又入住加護病房。
  
  急診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召集家人告知要有心理準備,我們一致同意轉入住安寧緩和病房。當時適逢端午節,大弟前往探親,認為父親的生命力還很強!沒想到五天後,沒能等到入住安寧病房,就帶著一堆管子離我們而去,這是一段我們不願回憶的過往!

  假如父親能早點轉入安寧病房,移除身上的管子,或許他不會那麼浮腫,或許他本身的治癒力會啟動,或許我們能給他洗澡更衣,像大弟說的,大家圍在他身邊,握著他的手,讓他安靜從容的告別塵世……,或許我們不會至今仍耿耿於懷,或許……。

  照顧父親十年,他雖失智,卻沒有攻擊性(有些失智長者會攻擊照顧者)。父親還寫了一手好字,而且仍能與人互動,雖然沒有短期記憶卻有病識感,常說自己記性不好,所以親人不在身邊時會很驚恐焦慮!有時會像一隻受驚嚇而作勢汪汪叫的小狗,會用拐杖敲地板!父親也會配合醫生所有的醫療措施,但早已沒有人再徵詢他的意見,或許因他已無法表達意見,簽署任何醫療措施的文件資料,做家屬的我們只好替他決定!醫生亦站在父親的立場來試圖挽救他的生命!

  回想起九十六歲的老爸,用個手指粗的管子由口進入喉嚨插到肺部用膠帶固定於兩側臉頰,嘴巴無法閉合,雙手約束綑綁在床沿,鼻子插著鼻胃管,這樣的情況發生有兩次,每次又有兩週之久,護理師會不定時來床邊幫父親抽痰打針,讓我們感到真是椎心之痛。健康的我們張嘴十分鐘不言不語不動,就已很不舒服,何況是插管這樣的措施?難怪葉金川先生會在網路上表達他日後不願接受過度醫療!教導他的子女,日後不得「串通」醫生來「凌遲」他!若我們早點知道插管的醫學常識,就不會讓父親延續兩個月痛苦的日子!就該讓他早點入住安寧病房!讓老爸受苦真是不捨,這也是我們一輩子的痛!

  好在大德安寧病房的宗教師提醒交待我們,快在父親的耳邊「道歉」—告訴他若我們做了錯誤的醫療選擇請他原諒;「道謝」—謝謝爸爸像把傘,照顧了我們六十年之久;「道愛」—我們永遠愛他;「道別」—祝福爸爸,我們子女們會永遠把他放在心上!至此只能祈求上蒼憐憫爸爸,賜他新生命,在另一個國度,不再有痛苦,我們此世功課做完、任務達成,有機會我們將與父親碰面再續前緣。

我在大德病房的所見所聞~實習臨床心理師的學習之旅

■臺北榮總/大德病房/實習心理師/簡欣儀

記憶中的寧靜
  多年前,第一次踏入安寧病房的記憶猶存,迎面而來的,是午後灑落一地的陽光,緩慢的空氣陪伴著病床邊的我,滿手的乳液期待填補皮膚上乾涸的裂痕,一遍又一遍地按摩著,他那粗糙乾裂的雙腳,這是我唯一想到能為他做的。那個下午,推著他坐在輪椅上,沐浴在冬陽裡,輕和著我生澀的琴聲,那是我們這輩子最親近的時刻,卻也是記憶中和他的最後一幕。

  十多年後,感謝緣分的安排,讓我有機會來到臺北榮總大德病房學習,帶著一份忐忑的心,從家屬轉變成心理師的角色,重新學習病床邊的溫柔陪伴。

心隨境轉,境隨心轉
  初入大德病房,必定能感受到和醫院其他單位截然不同的氛圍,耳中傳來輕柔的樂聲,目光所及是走道旁的藝術創作,空氣中還聞得到淡淡沐浴香氣,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交誼廳裡的沙發,安撫著陪伴者疲憊的身軀與心靈;空中花園裡,遠眺群山環抱、花園裡草木扶疏、角落裡一池清幽的小紫蓮,自然引領著受苦的心靈,從病痛折磨的身軀中脫困,感受莊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猶記得每當病人和家屬來到花園時,閃亮的眼神與放鬆的神情,總能喚起過往美好的記憶畫面,也許是家鄉圍籬旁熟悉的桂花香,也許是某次家庭出遊甜蜜的回憶……,此時此刻,心是自由自在,再次感受到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安寧的守護者
  在大德病房這半年裡,深刻體會到病床邊的安詳與寧靜,是一群盡心盡力的團隊夥伴,不斷戰戰兢兢守護的成果。從醫師的殷切查房,護理師的悉心照護,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的心靈傾聽,不同專業治療師的輔助治療,只為了更貼近病人身心靈的全人照顧。踏出病床,交相討論的是,病人的睡眠狀況、疼痛控制、生理症狀是否還可以更舒服、如何幫助病人與家屬心理安適、是否需要其他資源協助、靈性上的困惑……;認真頻繁的專業意見交換與探究,來到了病床邊,卻是以溫和穩定的態度,真誠耐心的傾聽,安定了多少焦躁不安的心靈;即使是固定的翻身動作、沐浴洗澡,也是那樣地輕柔與細心。就是這樣一群不分晝夜的天使,用心守護著病床邊的平和與安寧。

  身為心理師的我,多半靜靜地陪伴在病床邊,傾聽著他/她獨有的生命故事,細數著這一路走來的喜怒哀樂,交織錯綜的生命地圖,或許落淚,或許歡笑,正因為死亡是如此的真實與迫近,生命的樣貌也變得益發清晰,回到內心最真切的渴望,也許是家人再次的擁抱,也許是記憶中家鄉料理的味道……,有時就是這麼單純卻又滿心的期待,卻能讓最後這一段旅程不再那麼令人不安與害怕。回顧過去生命中無法原諒的憤怒與糾結,似乎也顯得不再那樣沉重,願意接受與放下心中的牽掛,有機會對彼此「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即使在面對死亡前,也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卻是令我最動容的時刻。

  讓人恐懼的往往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終點前所要面對的不確定性,感謝每一床曾經陪伴我的老師,用你們的生命在教導我這堂課,也感謝大德團隊裡的每位夥伴,帶領我一同成為安寧的守護者。

清熱解暑的夏天


■編輯部

        夏季氣候燥熱,補的原則以「熱者涼之,燥者清之」為主,清燥解熱乃夏季養生的訴求。

        盛夏烈日高溫蒸灼,令人感到困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如何讓頭腦清靜,心平氣和是養生的首要目標。正因暑熱,理當少吃高脂重味、辛辣上火的食物,飲食宜選擇較清淡外,並以具清熱、祛暑、斂汗、補液等作用為先,及有助於增進食慾的食材為佳。

        以新鮮蔬菜瓜果來說,如蕃茄、黃瓜、苦瓜、絲瓜、西瓜之類清淡宜人,既能保證營養,又可預防中暑。菊花清茶、酸梅湯和綠豆汁、蓮子粥、荷葉粥、皮蛋粥等也一樣可清暑熱,有生津開胃的效果。就以冬瓜來說,清熱解暑,健脾利尿外,兼具可治暑癤痱毒,膀胱濕熱,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冬瓜子除美白外,尚有利尿作用,可預防夏日的尿道發炎。現代科學研究證實,可促進人體的干擾素誘導,提升免疫力、減少感染。但脾胃虛寒,腎虛的人就不宜多吃。

        夏季的各種水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水分、礦物質,而且果糖、果膠(柑橘類)的含量明顯優於其他食品,這些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但是每年卻有許多人因吃水果不當,而引發多種疾病,例如虛寒體質的人,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產生的熱量少,四肢即使在夏季也是涼涼的;由於他們的副交感神經興奮性高,所以面色較一般人白、很少口渴、較喜熱飲熱食,即便是待在冷氣房裡,都會讓他們不舒服。

        熱量低、富含纖維素,但脂肪、糖分都很少的水果,就屬於寒性,這類水果吃下去,纖維素和水分會佔據腸胃道,讓人吃不下其他營養食物,還會越來越怕冷、虛弱,所以只適合於實熱體質的人食用。

        體質偏寒的人,在吃水果時,應選擇溫熱性的,這類水果包括荔枝、龍眼、蕃石榴、櫻桃、椰汁、杏、栗子、胡桃肉等。相反實熱體質的人代謝旺盛、容易發熱,經常面色紅赤、口乾舌燥,喜歡吃喝冷食冷飲,容易煩躁,又常便祕。這樣的人要多吃寒涼性的食物,如香瓜、西瓜、梨、香蕉、芒果等等。

特別推薦2道夏天的時令蔬果汁

山芹蔬果汁
        山芹菜,清熱利水,生蓮藕,清熱,涼血。夏季氣溫高燥,心煩血熱;有高血壓患者常易發生血壓上昇。天熱汗流浹背,大量出汗常有尿量少,顏色濃,排尿量減少,而易有刺痛的尿道發炎。

        山芹蔬果汁具有利尿、涼血(中醫學上是指減少血管血流壓力,即降血壓作用),加上含有豐富維他命A、維他命C的紅蘿蔔、蘋果、蜂蜜,打好之後,加冰塊則更清涼可口。

【材料】
山芹菜30克、蘋果60克、胡蘿蔔60克、乾蓮藕30克、蜂蜜適量。

【作法】
1.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果汁機中打成汁。
2.加入適量之蜂蜜,即成美味清涼鮮果汁。

小叮嚀
        補中潤燥,對肺燥咳、腸躁便祕很好;蜜要稠如凝脂、挑起要有蜜絲不斷,落底要能成一疊一疊的堆疊狀。

蓮藕汁
        藕節是指蓮的地下莖藕之節部,具有收斂止血作用,新鮮者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涼血為中國醫學的名詞,以現代藥理學解釋,是降低血流量,減少血管壁之壓力,而達止血的效用。

        一般在中藥店買到的是乾品,在蓮藕盛產的季節,吃蓮藕常把藕節去掉,因其纖維多而不好吃,卻不知道此乃是夏日最好的食物。藕節含有抗氧化的多酚類成分,若與金屬、鐵器相遇,會起化學反應而變黑色,因此切時最好用不鏽鋼刀具。

【材料】
藕節5段、適量蜂蜜。

【作法】
1.藕節洗淨、壓段後,將土洗淨,放入果汁機中,榨汁去渣。
2.再加入適量蜂蜜及冰開水,冰涼後飲用。


(轉載自楊玲玲教授幸福餐飲)

美感紀事-68笑臉


                像許多一輩子傳統持家的婦女,先生因工作必須經年離家在外,做妻子的任勞任怨挑負起生活的重擔,玉姐就是典型的例子。辛苦撫育幼兒多年後,終於盼得先生回家,卻在此時玉姐病倒了。

                住院期間,適逢母親節,孩子們獻上花束及禮物給他們心目中任勞任怨最偉大的母親,看著子女的心意,玉姐感受到家人對她濃濃的愛,讓她不禁笑開懷順手畫下兩張可愛的笑臉,有如她和孩子此時的心境,而身體因病痛所受的折磨,也因愛而舒緩。

【美術療育賞析】
                玉姐提起可愛的小孩,總是會心一笑,常將他們燦爛的笑容深深烙印在心中,是治療她心靈最好的良藥。另外玉姐也描繪蓮花圖案,用橙色和有活力的線條完成,表示只要經過努力就會產生突破污泥的力量。玉姐向我們形容「心中期許孩子如同蓮花綻放,遇到困境或她不在時,能出汙泥而不染,永遠保持淨化的力量。」

居家照護時發燒之處置方法


編輯部

一、   什麼叫發燒
             是指身體體溫持續升高超過口溫37.799.9),耳溫/肛溫>38.0100.4)。

二、   發燒的現象
1.      皮膚潮紅、乾燥、口乾。
2.      摸起來很溫暖或發燙。
3.      呼吸次數增加、會喘。
4.      心跳很快,超過每分鐘100次。
5.      顫抖、起雞皮疙瘩、發冷。
6.      脫水、口腔黏膜乾燥。
7.      全身性酸痛或頭痛。
8.      疲倦、虛弱、無力。
9.      缺乏食慾。

三、   發燒的處理方法
1.      不要穿太多衣服,減少蓋被以促進散熱。
2.      冷敷:使用冷毛巾放在前額,或使用冰枕置於腦後或額前。
3.      可做溫水浴。
4.      多休息。
5.      飲食方面:應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稀飯,少給油膩的食物。
6.      可開風扇或空調以降低室溫,但避免直接吹到病人身上。
7.      除了心臟病或腎臟病人之外,應該多喝水,每天至少飲水15002000cc以上,可提供喜愛的果汁或飲料。
8.      不可自購藥物:發燒一定有其原因,需讓醫師詳細檢查,不可以自作聰明亂服用藥物。
9.      如有下列情況之發燒,應立即諮詢專業人員:
(1)   發高燒攝氏38.5度以上。
(2)   年齡小於三個月之小孩有發燒現象者,且併發嚴重感染。
(3)   任何發燒超過24小時有明顯其他身體症狀者。
(4)   嚴重疾病合併有發燒者。

四、   預防發燒的方法
1.      注意營養:平時應多注意營養攝取,尤其是維他命AD與蛋白質的供給。
2.      適當的運動與充分的休息。
3.      少接觸有傳染病的訪客,如感冒等。
4.      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生死兩相安的安寧居家照護


臺北榮總/大德病房/安寧居家護理師/陳亞君

        98歲的李爺爺因腹痛、嘔吐住進病房,檢查出來為胰臟癌,生在戰爭的時代,李爺爺早已將生死看透,曾對護理師說:「我活到這把年紀,中風了,四肢不便,坐輪椅就好啦!現在這病,能不能治療沒關係,不要不舒服就好。」在住院的日子裡,李爺爺總是大家的開心果,更是其他病人的典範,出院的那天,所有人圍在爺爺的病床旁,陪著等電梯,大家笑著與爺爺道別,好不熱鬧,居家護理師承諾爺爺,下週一定會帶著大家的祝福去看看他,爺爺開心的答應了。一週對我們來說,或許很短暫,但對爺爺來說卻是如此的漫長,爺爺的女兒說,爺爺每天期待著,總是問到:「護理師不是要來嗎?什麼時候會來?」
        
        第一次的訪視與總醫師一同前往,爺爺開心的與居家護理師及醫師分享自己的故事,他的笑聲,就像是魔法般,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女兒也不忘拿起相機,紀錄了每個時刻。

        第二次的探訪,爺爺不像之前如此的精神抖擻,顯得較虛弱,但仍打起精神的與居家護理師聊天,就算閉著眼,也會專心的聽著護理師與案女及女婿的對話,偶會突然回個一兩句,看到爺爺的變化,護理師憂心的提醒女兒,爺爺將前往人生的終點了。那天,問到爺爺有沒有什麼樣的心願,爺爺說:「我好想吃酒釀湯圓、油條、燒餅,不知道行不行?」當晚,便讓案女準備了油條,爺爺滿足的吃了一小口,雖然過沒多久,便將所有食物吐了出來,但爺爺沒能忘記那懷念的味道。

        第三次的探訪,爺爺已無法回應,前一晚因疼痛,在電話的聯繫引導下,讓案女回到醫院領取止痛貼片,並教導如何使用及如何陪伴、安撫爺爺,並衛教臨終的症狀及處理的方式,探訪當天,爺爺已安睡,在聽見護理師的聲音時,雙手微微的舉起,將被子掀開,女兒驚訝的說,爺爺已經一整天都沒有反應了,牽著爺爺的手,拿起在病房請當初主責護理師預錄好的祝福,播給爺爺聽,在場的人眼淚不聽使喚地流下,護理師輕輕的和爺爺說:「病痛都將離去了,身體將會越來越輕,現在的你已自由,可以環遊世界,不再有任何的痛苦和掛念,帶著大家的祝福,走向你想去的地方吧!」爺爺的眼皮輕輕地眨著,表情安詳、平靜,兒女全部圍在一旁,守護著,隔天早上,爺爺在全家人的陪伴下辭世了,過程圓滿、平靜。

        儘管爺爺已離去,他豁達的人生觀念及對大家的愛仍留在每個人的心中,悄悄的影響著每個人,讓我們理解到,安寧不是放棄自己的人生,而是讓自己在最舒服的情況下,創造屬於自己的最後一哩路,家人的陪伴或許看似沒有幫到忙,但對病人來說,卻是最重要的定心丸,讓這最後的一段路能平靜、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