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忘憂草雞絲湯

■編輯部

               金針又名忘憂草,有利尿作用,是常感煩躁的人安神很不錯的食療;因性涼,對過於燥熱所引起的痔瘡出血,有止血之作用。

【材料】
金針60克、雞胸1付、鮮香菇3朵、蔥少許、太白粉、香麻油、醬油。

【作法】
  1. 雞胸洗淨將胸骨與肉分開,胸骨用刀背壓碎,切成小塊,用沸水汆燙除去腥味後,燉煮成高湯。
  2. 雞胸切成薄片,加少許香麻油、醬油、太白粉攪拌均勻。香菇用鹽水洗淨,切成薄片加少許香麻油及太白粉拌勻。
  3. 金針乾洗淨,潤濕除去花蕾上之硬柄,打成結。
  4. 將雞高湯撈去雞骨,用大火煮沸,加入雞片,待雞片顏色變白,再加入金針煮沸後加鹽調味。
  5. 加入香菇片煮沸,滴香麻油撒蔥花,即可食用。

  (轉載自楊玲玲教授之配膳食譜)

新手志工停看聽~大德團隊教會我的事

■大德安寧病房志工 / 許玲鈴        

                人由生到死,你是什麼感覺?有人憂生懼死、有人毫無懼色,也有人瀟灑地說從出生之後從沒要活著離開…。但我還不清楚自己的想法,也沒有真正目送過病人的死亡,對於直視死亡緩慢進行這件事感覺很難定義,這與看到處理過的大體有很大的差異。

        今天輪值時病房有四位病人陸續往生,相當的忙碌。對我這個大德新志工而言更是震撼教育—親身目送其中一位病人的死亡。

        今早依慣例送養生茶到各病室,但當我跟著伙伴送茶到這間單人病室,一進去室內就透露著不尋常的氣氛,平日若見病人睡時通常我們是不去打擾的,但這次伙伴卻一派輕鬆的說:「阿姨不喝,就請伯伯喝一點補氣的養生茶。」送完茶後立刻安靜離開。我也沒想太多,繼續處理別的事情,後來才知道,伙伴早已探視過,心裡已有準備了。

        沒多久,另一位伙伴問我可以服務往生的病人嗎?我想都沒想就說「好」,但她希望我再思考一下能否承受,如果可以就帶我跟著去協助,但伙伴也說不知道當下我們可以做甚麼,就「張大眼睛看著辦」以不妨礙醫護與家屬的行事之下,盡量提供我們可以服務的地方。

        當我跟著進入才知道是剛才那間病室,家屬一臉肅穆哀戚,要不是伙伴招呼我跟緊,我大概會定格在外面吧!伙伴低聲問過病人情況與宗教信仰,即向家屬表示護理人員會做進一步處理。沒多久兩位醫師進入病房,輕聲跟伯伯說:「要確認身體狀況,所以要用聽診器觸碰阿姨的身體可以嗎?」在家屬點頭後,醫師跟病人柔聲的說:「阿姨我要碰你一下喔!」才開始動作。檢查後跟家屬們說明死亡時間,低聲得到家屬們的接受才正式做死亡宣告。這跟我經歷過家人的死亡宣告方式完全不同,既人性又溫暖而且倍感尊重!

        確認病人是佛教信仰後,伙伴帶著「往生被」到病房。在作遺體護理前,護理師先跟家屬說明要做的動作,得到首肯才輕聲的跟病人說「阿姨,現在你不會喘了,身體不會痛了,我要幫你換衣服囉……」當要墊塑膠布時,不用開口伙伴立刻上前協助,我們一起邊跟病人說話邊做翻身擺位、墊上塑膠布、口腔清潔、穿上家屬準備好的衣物,當整理好一切後即跟病人輕聲說「阿姨,已經穿好漂亮的外套了呦!」。

        護理師詢問病人有否上妝習慣,家屬回說有後即熟練為病人上妝,步驟絲毫不馬虎,經熱水擦拭、乳液打底後依序開始。不同的是上妝完畢後,伙伴早已細心捲好平滑的小布捲,交給護理師壓在病人下巴,讓嘴巴合攏,手指還輕撫著嘴角幾次,直到笑容浮現。並請家屬看「阿姨有水嘸?」家人則攙扶著老伯伯,在其盈眶的淚眼底下,強抿出一抹安慰說:「這跟以前同款水!」之後我們幫阿姨蓋上往生被,這才完成遺體護理。

        當移動病床去助念室停放前,護理師還會提醒家屬要注意身邊的財物。移動時護理師也會先跟病人打招呼說:「要移動了、要過門了、要轉彎了。」伙伴在前引導,我在旁邊顧著,伙伴則早一步打開助念室的兩道門,讓大體順暢的移進定位。在進入助念室之前,有經驗的伙伴已事先跟原先在裡面的兩組家屬協調說明會有另一床進來,她很自在的說「大家在一起是相當難得的緣分」,大家和善的做移動與布置,即使都已經是大腿緊貼著別人的椅子,也沒有人有怨言,這種大氣又不失溫和的溝通技巧真的不容易。

        在伙伴帶領陸續趕來的病人親友進入助念室之前,會向其說明裡面的狀況,讓他們有心理準備再進去,並建議先跟遺體合掌或鞠躬致意,如果可以則跟著一起念佛,這些禮儀的小地方都是我應學習的細節。

        空檔時伙伴跟我解釋,面對死亡時並非每個人都有心理準備可以真正親眼面對,所以要先告知到訪者會看到甚麼,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面對,就如事前她要我好好思考要不要進病房面對往生遺體一樣,都要尊重個人差異。除了面對大體,更重要的是我們亦須對死亡議題具備深層的理解,除了理智的面對,可能更深沉的意識層面會被引發出來,這些都要好好的思索探求,不一定一次就會全然了解,但是要認真的去面對。

        在過程中,有其他病人需要協助洗澡、鋪床,我詢問是否需過去幫忙?伙伴認為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最好不要被打岔,否則兩件事都做不好。她相信其他醫護人員和伙伴會協調處理並勸我不要分心,要安住在當下,隨時提供協助。這種面對事情專注的態度及對伙伴的信賴,也真的讓我開了眼界!


        我還沒來得及思考面對死亡這個大哉問的答題方式,但是我開始有膽識在死亡陰影之下找到光的所在,在無可躲藏的悲傷之中尋覓愛的溫柔對待。一切都存在於感謝~感謝大體老師、家屬、伙伴、醫療團隊、所有人、所有事、所有愛!

末期病人之呼吸困難

■編輯部:護理衛教專欄       
        
        呼吸困難是一種病人自覺空氣不足,或呼吸費力的感覺。呼吸困難常困擾末期病人。因窒息的感覺令他們驚慌害怕,甚至聯想到死亡。即時的處理原則是盡量減輕病人的恐懼感,並慢慢舒緩緊張情緒,用簡單而適當的方法助其恢復呼吸暢順。

造成呼吸困難的原因
        肺部感染、痰困難咳出、肺部積水、腫瘤壓迫氣管或肺部,心臟衰竭、貧血等因素都會引發呼吸困難。極度的疼痛、焦慮、害怕的情緒,亦會加重呼吸困難的感覺。

如何陪伴呼吸困難的病人
  1. 照顧者需先穩定自己的情緒,評估呼吸困難的感覺從何而來?是否按時吃藥?是否伴隨疼痛?是否有痰堆積在喉部?氧氣管是否掉落?氧氣流量是否適當?姿勢是否舒適?是否有其他事情影響病人的情緒?
  2. 評估病人是不是有哪裡不舒服,通常疼痛、感染發燒也會引起呼吸加快,造成病人更喘。
  3. 檢查病人是否有痰堆積在咽喉,若有則予拍痰、化痰、抽痰等方式協助去除痰液。
  4. 用枕頭墊高頭部或坐起,讓病人頭部抬高45~90度,或採取能讓病人舒服的坐姿或半坐臥姿。
  5. 增加空氣流通,開窗,可用小風扇讓微風吹向病人,以使其感受空氣流動。
  6. 指導用鼻吸氣,然後用口將氣慢慢吐出來,這是深呼吸的方法。可以跟著病人一起深呼吸-要病人跟著你做,例如:『來,吸,再吸,好,很好,現在慢慢吐氣,吐,再吐,好棒,我們再重來一次』。
  7. 盡量穿著寬鬆衣物,解開患者前襟釦子、胸罩勾子。
  8. 當病人使用氧氣或張口呼吸時,口腔常會乾燥,可買噴霧瓶,內裝開水以利濕潤口腔,或常漱口以減少口唇乾燥;亦可塗少許凡士林或護唇膏保溼。
  9. 醫療團隊會使用止喘(葯)藥以降低呼吸困難的情形。
         呼吸困難是非常不適的感受,當病人面臨呼吸困難的狀況時,家人的愛與陪伴對病人非常重要,常可有效降低因呼吸困難所造成的內心害怕與焦慮。

美感紀事-65腳踏實地,平穩安健

        趙伯伯年輕至退休,皆在軍中服務,因此趙伯伯做人處事皆是軍人的性格、切實穩健、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是趙伯伯一生秉持的人生原則,既使面對生命的終點仍不改其本色。

        登上玉山是許多人的夢想,有人是用腳去完成,而伯伯卻是以飛躍的心靈,坐在病床旁邊的椅子上,以筆畫出他登頂的夢想,並不忘以從容的字跡,題筆寫下自己的人生哲學『一步一腳印,平穩安健』,看著伯伯專注的表情與有力的筆跡,相信當時的他心中自有山景相隨。
   
        伯伯做人處事的原則也呈現在規劃自己的身後事中,展現出對人生積極的態度,而非消極的活著。他的人生哲學讓我們學習到只要踏實的過每一天,並有計畫的規劃未來,無論多困難的事皆可迎刃而解。

【美術療育賞析】
        趙伯伯念念不忘登山,還提醒我們攻頂一定要有訓練與準備,伯伯具有挑戰及克服困難的精神,他還將同好爬山的照片帶來病房鼓舞自己,雖然自己因生病想要登上玉山的目標無法達成,但今天能率性地用畫紙讓自己直接去玉山攻頂,親手插上旗子,伯伯不禁開懷大叫,寫下「玉山,我來愛你!」

美感紀事-64彩蝶一生

        華姐,自幼跟隨養父母成長,因家境困難,無力就學。雖沒進過什麼學校,卻一直都自修讀書、畫畫;因為興趣也寫童話故事,並教兒童圖畫。其童詩曾於929394年間先後多次獲獎,作品刊載於『九歌文庫年度童話選集』。
    
                華姐發病前,養父母即先後離世,治療期間並無親人相伴照料,但在臺北榮總大德醫護團隊協助下,不再孤單面對癌症病痛;曾自詡為一生就像彩蝶,雖短暫卻精彩無比,也要圓滿落幕。在生命的最末期間,返鄉向養父母祭拜與感謝,並將其畢生畫作整理結集舉辦個展,邀請好友及團隊成員共聚一堂表達感恩與祝福。個展後一個月,華姐安然離世,留下如彩蝶般的畫作,予我們無盡的追思。(備註:華姐生前已將該畫作全數捐贈大德基金會,冀以畫作與伯樂結緣。)

【美術療育賞析】
        華姐是一位充滿藝術氣息的畫家,她常常用繪畫止傷療痛,尤其是她所熱愛的童詩創作,更是心裡不忘的動力,據她表示能用童詩陪伴兒童成長,也是自己無限生命的延伸。她用俏皮的手法寫下一段藍貓與熱帶魚對話的故事,非常生動幽默。於是美育老師將這個故事分享給許多小朋友,沒想到小朋友非常喜歡,還就這個故事畫了圖回饋給華姐,讓她非常開心。

病情告知是技術更是藝術

■前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趙可式


        阿雄的母親給某大醫院院長寫了封信,摘要如下:「本人12歲的兒子阿雄罹患血癌,我們不願讓他小小心靈受創,但醫師直接告知病情,導致他不吃飯,不說話,吵著回家。我們事先請醫師不要在病人面前提起病況,醫師卻說遲早都得讓病人知道。此話打擊病人心情和治療意願。希望貴院對病情告知這種重要議題,醫療人員有更妥善的處理!」

思考利弊 病人福祉優先

        上述實例在醫院中屢見不鮮,華人文化對病情告知普遍存有迷思,怎麼做比較好?
迷思1:對重病病人病情告知,台灣或華人文化採隱瞞,歐美文化則採開放性溝通。
正確觀念:告知重病病人病情,答案並非以東西方文化不同或「是」與「非」那麼簡單,必須思考利弊得失。例如上述12歲小孩或較易緊張的長輩,不一定非得立刻告知,治療後病人自然會知道,尤其現在各大醫院皆為專科性治療,病人進入癌症中心或腫瘤科門診,那時已不可能隱瞞。
        成人病患因必須歷經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正子攝影、切片等檢查過程才能確立診斷,本人一定會漸漸明白。
        「太魯莽的告知」與「欺騙到底」,皆非明智之舉,應以病人最大福祉為考量,與病人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上述案例醫師未徵得家屬同意,逕自告知小病人病情,值得商榷。

醫病溝通 協助完成心願

迷思2:「死亡」是禁忌話題,若病人進入末期或臨終期,不可告知病人,以免造成威脅及壓力。
正確觀念:現代研究及臨床經驗顯示,只要病人意識清楚,疾病的軌跡漸漸走下坡,病人就會有「臨死覺知」,他比醫護人員或家屬更明白自己病況,因身體發出訊息,讓他體會自己不久人世。在我的經驗中,有著「臨死覺知」的最年幼病人,只有6歲。
        此時反過來問:「他(病人)要告訴我什麼?」而非「我要告訴他(病人)什麼?」。此時病情告知重點不在病名、檢查報告、健康狀況預估等,而是病人的心願、交代、醫療決策,才是最重要的溝通主題。將自主權歸還給病人,有充分機會讓病人完遂心願,並與親友四道人生道謝、道歉、道愛、道別,才是最重要的考量。

好好照顧 助他善生善終

迷思3:告知病人患絕症或末期疾病,會打擊其求生意志。
正確觀念:影響病人求生意志的因素,不在他是否知道病情,而是其他許多綜合原因造成,例如:
1.生活品質:生活品質不佳,受苦甚重,常是打擊病人求生意志的最重要原因。
2.家人關愛、悉心照護與支持:若家人表達出一絲不耐煩,就可能造成病人拖累家人的恐懼,影響其求生意志。
3.經濟因素:許多病人會說「我沒有條件再活下去了!」或「我不能把錢花光,使家人日後生活都困難!」病人往往會自我犧牲,為了多留一些錢給家人,通常是令人心痛的愛!
4.人生觀、意義觀及宗教信仰:病人若認為剩下的生命什麼也不能做,無意義拖延時間,或其信仰認為死後是進入另外一個更好的新生命,則可能不會有強烈的求生意志。這並非消極悲觀,反而是正面積極。

        臨床上看到一些宗教界大師對生死的態度:不找死,不等死,也不怕死!他們不希望苟延殘喘,卻希望有意義地活到最後一刻,親友與醫療團隊需好好照顧他,協助他的善生與善終。
        病情告知不只是技術,更是藝術,每位病人及其家庭都不同,醫療人員必須有這樣的藝術修為,才可為病人造福。



編輯部:
1. 本文作者趙可式為前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2. 經「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出版專刊編輯同意轉載。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點滴愛在安寧 關懷心在大德 ~ 大德安寧病房20週年

二十弱冠─
成年之歲褪去青澀邁入成熟,
人情練達、處世圓融;
困頓時自省過往,任務下游刃有餘。
草創之初一齊佈下殷殷企盼的種子,
而今溫柔蘊藉的希望秧苗業已結稻成穗,
低首欠身,真實力量總能虛懷若谷。
頻頻回望,滿片德澤如同偃草薰風的飽暖,
初衷仍是燃烈的火炬,
一逕映照前方的道路。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

        臺北榮總於867月成立安寧病房,引用易經繫辭下傳:「天地之大德曰生」,深覺莊嚴生命、彰顯安寧療護莫此為適,故將安寧病房定名為「大德病房」。

        感謝過去二十年來諸位工作人員不遺餘力的用心付出,協助數千名的病人及家屬安然渡過人生之幽谷,勇敢面對生命的歷程。衷心期盼各位同仁能持續保有大愛之心,度己度人,真誠對待每一位需要我們支持及協助的病人及家屬,讓大德不僅是一種信念,更化為行動具體實現。

■臺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安寧緩和醫學科主任/林明慧

        大德安寧病房於第一個十年打下了穩固基礎,第二個十年是傳承的延續,第三個十年的目標在既有的基礎與傳承之下,將優質照護的品質輸出並發揚光大,讓這樣的照護模式能普及並造福所有的重症病人與家屬。

        安寧緩和醫療的信念與實踐,是臺灣處於醫療崩壞的危機中的一盞明燈與方向。凝聚所有安寧團隊成員的力量,照顧好病人和家屬的心,相信這也是每位醫療專業者的初心。

承先啟後 安寧永續

■臺北榮民總醫院大德安寧病房護理長/陳小妮

        八年前的我被告知調任大德病房護理長一職,大德病房的安寧舒適照護在護理長官及前任護理長的帶領下,扎實優質的護理品質早有耳聞,此時接管病房不可謂個人職場生涯中的一大挑戰,如何更好的承先啟後,讓安寧照護品質能繼續延伸發展,成為我日後護理工作中之重要的課題。

        在過往學習安寧的道路上領悟到,有一種人性化的照護方式,可以讓人病時有尊嚴。安寧之美就在於它重視生活品質,教會我們珍惜當下,把握稍縱即逝的時光,引導病人及家屬四道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讓活著的人安心善生,死去的人安心善終。八年來,死亡和哭泣反覆流轉,悲傷著卻也感動著,每個生命逝去的背後都有個故事,讓我們學會了尊重生命,也更加懂得了生命的意義。

        因著這樣的感動,促使團隊夥伴們不斷努力精進安寧照護品質,有幸在2013年獲得院方提供至英國短期進修三個月的機會,學習高品質的安寧療護照護,返國後,在林明慧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將病房的空間及設備改建擴充,多了一間輔助治療室,增加了物理治療師、音樂治療師及輔助療育犬等多元化的療育服務;主任無意中聽我談及在英國進修時看見安寧病房設置有咖啡機,主任即自掏腰包買了咖啡機放置病房,病人和家屬有咖啡可喝,開心告訴我們住院不再那麼苦悶了,在溫馨氣氛中感受幸福快樂!

        心繫著安寧照護品質與推廣,團隊的居家護理師為了讓病人能完成心願舒適地沐浴,用心研發「活動式床上洗澡床」,成為全國首創並獲得專利,於2013年以「安寧居家創意舒適護理」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SNQ)銅獎;2015年大德團隊則是在林明慧主任指導帶領下,合力拍攝了微電影「圓緣」,展現從安寧共照到病房的團隊合作照護,幫助病人圓滿善終,獲得衛福部主辦之安寧宣導微電影競賽金獎殊榮,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安寧並接受安寧。

        八年如一日的戮力工作始終不敢懈怠,面對安寧療護這個每天環繞著疾病末期與死亡課題的職務,需要更多的堅強與堅持,隨著來到大德病房參訪和實習的學生逐日增多,團隊對於培養後進的使命感也與日俱增,今日的大德病房更進一步成為安寧緩和護理學會進階學員實習與國內外安寧夥伴交流學習的地方。


        回顧與前瞻,二十年的汗血艱辛、如履薄冰,未來還有無數個二十年仰賴大家共同努力,願我們一同攜手為安寧的永續經營共創未來!

大德之愛 ~ 綿延恆久~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大德安寧病房護理長/林瓊玲
          
                大德病房二十週年慶,可喜可賀!人從哇哇一聲落地,歷經襁褓、孩提、童年…弱冠、桃李之年,一聲正是俱足了茁壯發展,展翅高飛的菁華階段,意味著:「我長大了,已邁向成年了」,噢!長大了真好,好棒,真棒!
        
               民國86年當時中年的我,一晃眼早已步入老年了,三月二日與小妮護理長通話後,漸入老年的特徵之一「回憶、記憶加上些許失憶吧!」是如此擋不住、止不住、收不了的漫天而來,一張張的畫面、一幕幕的場景不斷地湧現出來,浮現於心頭、遊盪於腦海中;如此的清晰鮮明彷如昨日,在身邊、在眼前,伴隨是怎也禁不住、潸然而下的感傷,感動的淚水,數不盡、道不完,融合了悲傷與喜悅,淚水與歡笑的來時路。
        
                大德病房所有的生命導師、家屬及團隊伙伴們,我們經歷著相同的春夏秋冬,共乘著一部單程、往前行駛的火車,步入了一個漫長的旅程,在春花、夏陽、秋月、冬風的窗景中,迎來送往,很多人到站下車了,在車廂裡渲染了各式各樣的酸、甜、苦、辣、辛、香、澀,悲與善的真實生命劇。無論多麼歡喜的同行,都有含淚訣別的時刻;無論多麼艱辛痛苦的經歷,都有最終的結束。僅以虔敬的心,致敬予大德的重要貴人、生命導師們:「因您們的指引、恩賜,我們始得以學習領受到無以言喻、無價的生命意義,感恩您們的指導、庇佑!我們時刻相逢在浩瀚的宇宙中。」何其感動!何其恩典!這永烙深刻於懷的大德珍貴時光。
        
                無盡的感恩,一起開墾披荊斬棘播種的每一位同甘共苦的優秀寶貝團隊伙伴們,更要感謝用心、精心、盡心、耐心、愛心、貼心,持續不斷努力耕耘的所有菁英、後起之秀的大德團隊成員,有您們真好!末了請容末學以此首「我家在那裡」,劉家昌作詞、作曲,簡單修飾為「大德的家」,我們溫暖的家,做為結束,且讓我們互道珍重再見!

一、朝陽晨曦又升起、照遍這榮總地,夕陽晚霞仍一樣、西下在這裡,你我相逢在大德、一起同甘共苦,多少歡樂多少悲傷、是珍貴回憶。
二、病人身心靈的痛、一樁接著一樁,家屬身心的俱疲、深烙你我心,精心積極的照護、分秒都是挑戰,貼心細心耐心用心、一刻不能少。
三、每當想起大德時、清晰彷如昨日,感謝病人感謝團隊、感謝這因緣,欣逢20週年大慶、辛苦耕耘成長,朋友啊!祝福您們、齊心共努力!

        親愛的大德團隊寶貝們:辛苦您們了!您們很重要,數不完的被需要,病人家屬需要您們,您們是我心中永遠的VIP寶貝!

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感謝函

林慧瑩

張院長您好:
        
        我的媽媽林李彩雲於319日中午因卵巢癌胸部積水送貴院急診室,經抽水後入住大德病房。
        
        住院期間,主治醫師吳彬源醫師每次查房都滿臉笑容輕聲問候媽媽的狀況。媽媽說他是最有氣質有愛心的醫師,讓媽媽感到好安心。吳醫師還和我們家屬溝通,讓我們知道媽媽的狀況,如何減少媽媽的痛苦及支持安慰我們的擔憂。
        
        媽媽的全責護理師莊雅婷,每次都耐心地問候媽媽。除了例行工作外,還主動提出幫忙媽媽去祈禱室拜拜,到花園走走、照相、彈琴......。好像是媽媽的女兒般對待媽媽,還像是我們姐妹一樣關心我們。我們很感激要送她小禮物,她也不收,真令人敬佩。
        
        我覺得貴院一定是把最好的醫護人員都安排在大德病房。因為每個醫師、護理師都像菩薩一樣,充滿慈悲。雖然他們工作繁重,幾乎都不得閒。可是他們仍舊認真仔細做事,柔聲安慰,不嫌粗重,不避尿屎......,這真不是平常人做的到的。還有幫媽媽洗澡的護佐、護理師也是不畏辛勞耐心仔細地幫媽媽清洗每一個部位,連我當女兒都沒辦法像她們幫忙媽媽洗得這麼乾淨。還有打掃的阿桑,每天也都認真地掃地、擦地。

        媽媽於48日早上在大德病房慶生,下午555分辭世。我們非常感謝貴院第一流的醫術與最溫馨的照顧,大德的菩薩們陪伴媽媽走最後一程。
        感恩!

林慧瑩敬筆
2017.4.13


(本文經林女士同意刊載)

補中益氣、增進食慾-山黨蓮子雞

編輯部

【材料】
        新鮮山藥半斤,黨參一兩,茯苓一兩,蓮子二兩(新鮮半斤),土雞一隻,枸杞三錢,豆苗適量。

【作法】
  1. 山藥洗淨後,用不鏽鋼刀削去外皮,用鹽水略浸泡。
  2. 將黨參和削去外皮的山藥,一起放入磁鍋中,加水4杯,再放入電鍋中,外鍋加水半杯,煮至開關跳起,略冷後,濾去渣,留汁。
  3. 土雞去毛,除去內臟之脂肪,放入沸水中燙洗,取出,用冷水沖乾淨後,待用。
  4. 蓮子最好是用新鮮者半斤洗淨,若乾蓮子則最好洗淨後,放入沸水中煮沸1分鐘,即刻撈放入大碗中,加蓋悶10分鐘,即可軟化。
  5. 將雞放入燉鍋中,依序加入切塊之山藥,茯苓,蓮子及(2)之湯汁,最好再加入適當之水,以淹蓋雞為度,加蓋放入電鍋中,外鍋加水一杯,煮至開關跳起,略冷,即可上桌食用,上桌前加入枸杞及豆苗,則為一道色香味俱全之補氣聖品。

【說明】
        黨參,味甘,性微溫,具有補氣健胃之作用,其水煎液對兔子之紅血球及血色素均有提昇之作用,因此具有造血功能,並有祛痰鎮咳及降壓之作用,與人參同具有補氣作用,然而其補氣作用十分緩和,僅為人參之1/2~1/8,另外人參不適高血壓者使用,因此黨參較適宜,為老少咸宜之補氣材料。

        茯苓,補脾健胃,利水滲濕,具有利尿及提昇免疫之功能,為茵類之子實體含有豐富之多糖體。山藥,補脾健胃,益肺腎,含有粘糖蛋白,多糖體;除具有滋養強壯外,尚能幫助消化,補疲勞增加體力,止瀉,祛痰。蓮子性平,具有清心益腎,健脾止瀉,益腎固澀,為中藥中收斂性強壯藥。配合補中益氣之土雞,則成為一道增加食慾補脾健胃食膳,加入紅色之枸杞,增添美味顏色外,尚有滋陰明目的效果。

生命中無法承受的痛

代訓安寧護理師/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護理部督導/王錦雲
        
        今天還是沒有安寧病床嗎?

        外科病房的癌症末期病人懷著期盼,急問於第二次訪視他的安寧共照護理師,但隨即又很快的落入失望的谷底,病人右手抓著胸口,神情激動且搖頭哭泣著說:「我已經快撐不住了……,我每天都想去死,連出病室都沒有人可以幫忙用輪椅推我,我這幾天都看到對床過世的奶奶站在病室門口……,我想我的時間也應該差不多了,我不想再這樣……痛苦!」

        病人又說他與妻子無法溝通等語,對身為安寧代訓實習護理師併隨同共同照護訪視的我,當下著實驚嚇了一下,我未曾看過年約60歲的病人在病床面前哭泣的經驗,這還是我的第一次,我想他生理與心理必定受到極大的痛苦與煎熬,此時再也掩藏不住身體的劇痛,句句深刻地表示活著毫無尊嚴可言。經病人細述,才知昨日醫師將嗎啡藥物驟減為口服藥物,可能是劑量不足,造成身體無法控制的疼痛與伴隨的哀嚎聲,甚至被鄰床家屬抱怨太吵,病人自覺生病後毫無尊嚴可言,甚至想要死去。

        於短短訪視時間,看到病人與痛苦搏鬥,我知道病人正處於重度疼痛當中,而他的看護也在口頭上安撫不要想太多。此時,沈穩的安寧共照護理師示意請看護停止安撫動作,上前將身子靠近病人約30公分的距離,嘗試讓病人發洩這段時間心理的苦痛,果真病人將潛藏心裡多時的感受痛快的發洩出來。我感受到病人於當下找到宣洩的出口,也見識到才訪視病人第二次的安寧共照護理師,竟能循循善誘的讓病人如此痛快的發洩心中那複雜卻又不為案妻所理解的的情緒。

        後來透過安寧共照護理師與原團隊醫師的協調,將止痛藥劑調整以改善病人疼痛。案妻在床旁直說她的無奈,表示為了照顧病人,於忙亂中還不小心讓年僅4個月的孫子受到燙傷,到現在還住在加護病房觀察中,頻搖頭說她真得沒辦法,且不知如何面對兒子與媳婦,表示自己年紀已大,一切也只能盡道義責任。

        這位肺癌末期的病人,只見他雙下肢不但水腫且身心俱疲,加上身體劇痛,夜間無法好好睡眠,更表示與案妻因價值觀不同而無法溝通。病人及案妻各自有痛苦的事煩惱,似乎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命運降臨於這家庭,透過安寧共照護理師的訪視,敏銳的評估病人與案妻間的問題後,聆聽並引導病人,使病人能於放心的情境下,發洩內心無奈的情緒,包括病人表示難與案妻溝通,加上自知生命已無法長久,而感到萬分無奈。對病人而言,安寧共照護理師的來訪有如大海中的燈塔,給他帶來一絲光明與希望。

        數日後,病人已轉至安寧病房進行後續照護。對實習未久的我來說,觀察若病人透過安寧共照護理師與醫師的協調,確能真正改善病人疼痛,也體驗到癌症末期病人複雜的疼痛控制,真的需要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共同評估與調整藥物劑量,這是身為安寧共照護理師最獨特之角色與功能。

        安寧共照護理師穿梭於各病房區,以專業的評估與溝通技巧,隨時判斷此次訪視是否合適進行安寧療護衛教的時機,於隨身的訪視包裡帶有很多的法寶,包含衛教單與氣管內管的真實道具等,運用實體的氣管內管管路,讓家屬更能清楚何謂「插管」,有時碰到家屬或外傭溝通有障礙時,或病人剛好在做檢查而錯過該次的訪視,也必須臨時更改行程,以安排下一趟的訪視日期,我深深以為安寧共照護理師實為病人的最佳代言人。

        非常感謝「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安排這次的安寧療護實習,也感謝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提供如此溫馨的實習場所,每一天都讓我有很感動的學習,看著每位似活菩薩的護理師們,穿梭在每位病人身旁,時時刻刻為病人解決身心方面的難題,我認為全國安寧療護最好的品質,就在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擁有專業的安寧緩和醫護團隊,每位醫療團隊人員各司其職。團隊成員對於病人的評估,總是以一個全家、全程、全隊的概念評估與照護,實為安寧界的模範生,有你們真好!

        趙可式博士曾說過『要有勇氣面對,才能有機會改變』,臺北榮總做了很好的典範,也將促使學員們回到機構能有所貢獻與回饋。對我而言,回原機構之應用,將會積極推動本院急診安寧療護之照護為使命,並讓團隊成員能更有信心的落實傳承安寧的精神。

病人出院回家時,如何照顧?

編輯部:護理衛教專欄

       不少病人與家屬認為當疾病到了末期,就會一直住到病人過世,而沒有出院的計畫。臨床經驗中許多病人的症狀受到控制後,都可以穩定回家療養。當病情不穩,有需要時,再回院接受照護。但是大部分家屬與病人,都會擔心若回家疼痛起來怎麼辦?發燒怎麼處理?或者咳血痰怎麼辦?若住不進來怎麼辦?許多擔心都會影響出院的意願。其實若能症狀控制穩定及充分溝通處理所擔心問題,大部分的病人會希望回家療養。
    
        本院有專業安寧居家護理師,病人家中至少有一人能在旁全日陪伴照顧,症狀已獲得有效控制者就可以回家調養,目前健保已給付末期病人安寧居家護理師居家照護訪視費用,家屬只要負擔醫療人員往返計程車費即可。本院目前收案服務範圍為台北縣市距本院單趟車程在30分鐘內地區,安寧療護專業人員會安排每週1-2次之家庭訪視。使病人可以安心的在家中,在最熟悉的環境中度過人生最後旅程。有意申請者請洽詢各病房護理站。

【家屬照顧病人原則】
  1. 當準備要出院時,應向護理人員學習如何照顧病人。並將相關技巧或注意事項,做成筆記,讓其他家屬也能參與照顧工作。
  2. 準備相關的醫療復健器材。如:病床、氣墊床、輪椅、氧氣製造機、抽痰機等。可向醫療團隊詢問,需準備的器材,以提供病人居家照護的舒適性與生活品質。
  3. 提供舒適的居家環境。如:通風、陽光充足或無障礙空間。有些家屬會安排臥床病人住在客廳,如此可以看到家人進進出出,增進互動機會,不會都關在房間減少與家人親近的機會。當然在房間或客廳仍需尊重病人的意願。
  4. 鼓勵病人多下床活動或到戶外散步,增加人際互動機會。若病人喜歡熱鬧,不妨安排親戚朋友來探視,或安排平常病人習慣的娛樂活動。
  5. 需訂定輪流照顧表。避免照顧重擔落在一人身上,影響照護品質。
  6. 選擇一位家屬,負責與醫療團隊保持聯繫與溝通。


美感紀事-63瀟灑人生

        瀟灑漂泊的蕭大哥在朋友眼中是一位情深義重的人,年輕時與前妻締結之姻緣,卻還是逃不過命運的捉弄而分手,但仍與前妻及女兒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

        女兒得知父親罹癌後,常偕其母同來探視。住院期間,大哥總是像個獨行俠似的獨來獨往,因為無法言語,常會露出靦腆的笑容來表達他的謝意。
        罹病出院後,大哥不願拖累家人,寄住在北海岸的一所廟裡,他所畫的即是他暫時的棲身之所。
        在他往生前的聖誕節,他對我們這些曾與他相處過的好姊妹、好兄弟,殷殷問候「祝大家聖誕節快樂」。如此率先對我們表達他的感謝與祝福,一如大哥他重情義的個性,也讓我們祝福他一路好走。


【美術療育賞析】
        釣魚是蕭大哥從前最喜歡的休閒活動,當他回想當時的海岸,便用藍色的彩色筆一邊畫一邊回憶著退潮的情景,好似腦海能播放影帶,讓自己像真的一樣去到那裡。大哥再入院時,繼續向我們介紹他曾住過的廟宇,他用筆詳細的畫出位址與在那裡日出的美,還有所遇到的動物,現在蕭大哥已會放慢腳步享受他生活的精彩!


美感紀事-62 愛的卡片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以這句話來形容罹病後的鳳姐,真是再恰當不過。選擇入住安寧病房是鳳姐個人的決定,她明白這裡對身體的疼痛會有最佳的控制,唯有這些問題解決後,她才可從容享受病中的美好時光。鳳姐喜歡與親友隨性閒話家常,也喜歡獨自喝上一杯香醇美味的咖啡,再配口微甜的點心,我們就會看到鳳姐臉上浮現出滿足的笑容。
        一天下午,美育老師邀請鳳姐以彩筆描繪她現在的心境,她毫不猶豫寫下「以善歡心面對一切」,讓我們看到鳳姐從內在所散發出來的歡喜心。
        有感於鳳姐對周遭親朋好友的感染力,醫療團隊決定為她默默籌辦一場Morning Tea Time,給鳳姐一個驚喜,果然那天笑聲與溫暖四處迴盪,帶給大家一段既難忘又美好的回憶。

【美術療育賞析】
        沉靜的藍色與浪漫的紫色所堆疊的圓形,是畫出鳳姐心裡最重要的人,並期望自己能有理性與感性的安排。鳳姐在病房時也會計畫與親友共渡下午茶時光,她表示:「與朋友分享的感覺真好!」雖無法決定生命的長短,但仍可享受美好的事物。最後用黃色、橙色寫下她心情的寫照「以善歡心面對一切」,如同她甜美燦爛的笑容,她是個懂得生活的藝術家。


天地之大德曰生 ~ 安寧行醫記事

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總醫師/沈子翔
        大德病房辦公室外有一方園地,堪稱白色巨塔的綠洲,適合沉思休憩。接近頂樓的視野開闊,晴天時遠眺群山蓊蓊鬱鬱,心情也不覺清朗舒暢起來。106年冬日我時任安寧總醫師,每天上班第一要務便是拉開電腦桌旁的窗簾,好讓光線能夠透亮進來,頓時理清一日初始的混沌,安定思緒來面對種種挑戰。

        延續先前住院醫師的病房訓練,在總醫師崗位上視野開拓得更加廣遠,除了深入病家提供在宅安寧的各式需求,也藉由跨團隊會議集思廣益,理出一個對病人更完備的照護方向。第一線接觸居家病人經常像閱讀一個個意味深長的故事,而醫師的角色被賦予探看病人病史及背景的特權,肩負更多的殷殷企盼,任重而道遠。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豁達樂觀的80歲奶奶,始終清楚掌握自己的病況,也因為開朗個性廣結善緣。某天去家訪時適巧親朋好友都聚在一塊,她聲如洪鐘:「公園晨運會裡頭好幾個老人家都已經說再見啦!離開前裝著一支呼吸管讓我光聽到就覺得作嘔,聽說還有被壓胸口的,我才不要呢!」兒孫滿堂看她誇張地比手劃腳喋喋不休,聽著聽著也笑了。老爺爺則是默默坐在一旁,沒搭話。護理師心思細膩,見狀順勢問爺爺有沒有什麼想表達的,他笑著說謝謝你們幫忙,便起身若有所思地看著窗外。奶奶指著電視櫃上的模範夫妻獎座:「我們結婚60年,前年里長要我們倆老去領獎,老大不小了怎麼好意思,三催四請老頭才答應要去。」自然又惹得一陣滿堂彩。動身離去前奶奶提及孫子下個月初就要娶媳婦了,如果允許請幫忙讓她能夠穩定到那個時候,「實在不願意這時還給家人添麻煩。」評估上應該還算可行,握著她的手說:「奶奶放心,我們一起努力。」

        隔週一早上護理師來電,提及奶奶狀況有點變化,比起上週末還要喘一些。並且帶來更加震撼的消息:「爺爺突然在週六凌晨睡夢中離開了。」經常以為在緩和病房服務了好一段時間,理應更能平心看待生命的淡去,但頓時的情緒複雜而高漲地淹過胸口,心臟沉甸甸的,深刻感受「無常」兩個字的重量。那天下午爺爺靠在窗口,頻頻回頭、殷切看著奶奶和我們討論時的樣子,永遠教人難忘。

        住院醫師階段照顧過一位和藹可親的伯伯,踏入病房便認出一年前曾在高齡醫學中心因肺炎而入院,當時我正巧是主責照護團隊,伯伯因此感到熟稔安心,緊緊握著我的手說:「能夠再次讓您照顧真的好欣慰又放心,請幫我減少疼痛吧,別無所求。」記得上回伯伯身形消瘦且久咳未癒,一系列的檢查發現是肺癌且多處轉移,他明確表達不願意接受化學治療,想尋求和緩而舒適的醫療途徑。透過幾次家庭會議得到共識,確立了安寧共同照護的收案,也在病況穩定下返家休養。這次雖因阻塞性肺炎收治於大德病房,但由於安寧療護的早期介入,使得伯伯和家人免去突發症狀時的無所適從,可以安穩地接受妥善照顧,在在都令人寬慰。

        在大德團隊期間見證生命的來去輕盈,日出日落、雲彩依舊。有些連結深刻,照護日久難捨道別;也有的緣慳一面,終究成了安寧共同照護名冊上的一枚結案戳章。回首望去,格外珍惜這段必要之沉潛奉獻所學,同時磨練成長;渡化他人,其實亦成全了自己。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美感紀事-60愛的卡片

張伯伯氣質溫文儒雅、風度翩翩,還看書和隨筆寫文的習慣,這從病床旁擺放的札記本即可看出。

滿腔文采的張伯伯大概很少對張媽媽做真情表白吧!雖然倆老感情已淡化在日常生活中,沒什麼高潮起伏,但張伯伯最摯愛的唯一女兒與守護在旁的醫療團隊,為了讓張媽媽釋懷,鼓勵張伯伯勇敢表白,大夥兒協助張伯伯以卡片寫下對張媽媽的感謝及愛意,並獻上一束鮮花,讓張媽媽再度展開笑顏,接受張伯伯的真情白。

那一頭,我們也看到了文人書生張伯伯靦腆的表情,回映在一家三口的合照中。





【美術療育賞析】
寫字、背詩詞一向是張伯伯生活中的熱愛,也是他藉以渡過失眠與病痛的精神活動。我們便向他請教如何在病中調適自己的心情,張伯伯謙虛地回應我們,邊說還邊信手拈來寫出他的心得,據去真誠踏實,讓我們覺得非常難能可貴。

美感紀事-61康乃馨•感恩心

安寧療護最高的境界即是善終,無人享有豁免權,更是人們最終的期盼。對陳先生來說更是如此,因傳統觀念忌諱談
死,對後事及財產都不願預作安排,內心的哀傷不捨,常常獨自隱忍而鮮少表達。

妻子雖想知道陳先生的想法,但又擔心直接問會打擊病人,為此常暗自哭泣。後經由團隊轉介美育老師,希望能藉由繪畫來表達心路歷程。

在老師引導下,陳先生畫出一朵康乃馨,表示這一 生從未送花給妻子,對妻子的辛苦持家感到抱歉及感恩,希望自己將來化身為花朵旁的蝴蝶,永遠守護這個家。兩人緊緊相擁,在淚水中相互表達感謝及愛意。

陳先生在生命的末端不忘學習愛與寬恕,懂得感恩與放下,在團隊用心陪伴與協助下,完成返家的心願,這就是「善終」的意義。




【美術療育賞析】
陳先生選用紅色畫康乃馨,表示要送給太太,只因自己不好意思說出對太太的柔情。剛開始時,陳先生說他不知道如何著手,所以我們提供一些康乃馨的圖片讓他有所感覺以便下筆,陳先生說他發現花瓣是從內而外,一圈又一圈為斗動的線條所包圍,於是他慢慢地以許多的圈圈完成這一幅作品。當完成時陳先生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因為這一朵康乃馨代表了他對太太的感謝。

轉念之間

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病友家屬/陳怡君女士口述/編輯部整理

2013年先生因罹癌在臺北榮總開刀,同年12月開始接受化學治療,但身體狀況依然不佳,身形日漸消瘦,當時曾聽同病房的人提到大德安寧病房,因當下覺得我們尚不至於用到這一塊,而且覺得去到那裡不就是在等待死亡嗎?同病房有位家屬說她的家人即將要入住安寧病房,在議論紛紛中卻使我覺得恐懼,害怕如果住進去看到其他病人往生,會不會一個接一個被帶走?我甚至連搭電梯都會刻意避開往大德安寧病房的電梯。因為有遇過同病房的病人往生,就想說,人一往生就會被禮儀公司匆忙地接走了,那我們家屬要怎麼處理?那些都是我當時的想法!

先生在一開始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還算順利,我們還會一起去吃東西,但是隨著病況的變化,大約在半年前使用標靶藥物已經不再能控制疾病的惡化,先生的身體越來越不堪負荷而開始頻繁進出急診室。當時並沒有想到安寧病房,直到105年1月18日要開始做化學治療時,因為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以致開始不能行走,就待在原病房繼續接受治療。可是當病房的入住時間期滿了,醫院就要求我們必須轉院,剛開始我們還嘗試去醫院周邊找房子,可是房東看到我們即表示無法租給生病的人,如果轉去護理之家則需經評估亦不能隨便入住。而我們原本居住的地方沒電梯需要爬樓梯,我把目前困難的狀況告訴主治醫師,也因為在這段期間先生的身體出了一些狀況,也合乎繼續入住的條件,所以醫師應允我們可續住病房繼續治療。

直到有一天,有位安寧共照護理師來看我先生並跟主治醫師提到可以轉去安寧病房,當時我聽到其實是沒辦法接受而且感到很難過,可是安寧共照護理師卻跟我說,病人應該會同意哦!醫師也跟我說,病人已表示自願放棄目前所有抗癌的藥物治療。那時心裡就想到可能又要面臨轉院、藥物治療產生的抗藥性、住院期滿…等再次相同的問題,正一籌莫展之際,那位安寧共照護理師跟我說可以帶我去安寧病房參觀、了解一下。

當我剛開始參觀大德安寧病房時心裡是非常緊張、害怕,對任何事物都產生抗拒及恐懼的,共照護理師就跟我說填妥「病房入住同意書」送來護理站就可以進行排床了。過沒幾天原病房的護理人員跟我們說,陽明醫院有空床,有沒有意願先過去?我和先生都是拒絕的。那位帶我去參觀病房的共照護理師就跟我說,不用擔心,等到大德安寧病房有空床時就可以立刻進住了。

先生入住大德安寧病房的第一天,就感受到跟我之前來參觀病房時的感覺很不一樣,真正住進來以後不像第一次參觀時那麼害怕。第二天護理人員就幫我先生安排洗頭、洗澡、剪頭髮,修剪指甲,我先生很久都沒有好好的洗澡放鬆了,讓我們感到很滿意。這裡的護理師跟原病房的護理師步調完全不一樣,在照護病人的時候還會時時的問候病人的情況,因為我在旁邊看有著深刻的感受,這裡的照護跟樓下的病房的確不一樣,這是深深讓我很感動的地方。

轉到安寧病房的第三天,我想觀察是不是每位護理師都是這樣的呢?在當下就覺得為什麼之前會把安寧病房想得那麼恐怖,只不過聽到隔壁病床的家屬在聊,自己就聯想的那麼可怕。之後又在病房旁邊附設的空間開始多走動,借閱交誼廳的刊物來閱讀,發現其實這裡的病人跟家屬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在護理照護的部份每個人都這麼的溫柔,會輕聲的安撫、帶他們去洗澡,協助病人處理排泄物也不會嫌病人髒……等,這一切看在眼裡著實很令人感動。

希望在這裡能用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告訴大家,在安寧病房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麼可怕,病人和家屬都能得到妥善的照護,而且病房內有很多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員,透過他們的關心,能使病人安心、家屬放心,在這裡不是只有照顧病人身體上的疾病,同時也照顧到家屬的心情,真是太好了,謝謝您們。

受限軀體內的自由

臺北榮民總醫院大德安寧病房全人關懷師/陳怡如

嘿!親愛的,你在那邊過得好嗎?背上有長出一雙翅膀自在的飛翔了嗎?記得我們相遇的第一天,你安靜地躺在大德病房的病床上,你說,你都準備好了,家人也都安頓好了,可以安然赴死了!我訝異於那正值壯年的你,兩個活蹦亂跳的孩子也都還在國小的年紀,竟然可以這麼平靜地訴說著人們總是蒙上眼睛不想看,摀上耳朵不想提的死亡。

你旁邊的老母親呢,就像是一個搶眼的對比,拿著手帕,擦著眼鏡底下停不下來的眼淚,花白的頭髮、佝僂的背微微顫抖著,背對著你大聲地嘆著氣。我知道,媽媽的心裡有快要滿出來的情緒。於是我和媽媽單獨聊了一下,媽媽很生氣,氣到都不想跟你說話的冷戰了好幾天。因為她不明白,一個如此乖巧體貼,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兒子,竟然會沒有跟母親商量,就私自決定轉來安寧病房。

媽媽說,在你國小五年級爸爸過世後,你就以這樣的小小年紀,突然成熟懂事了起來,擔起一個家唯一的男人的責任,照顧著媽媽,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的到現在,本以為你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老闆也待他不薄,又娶了老婆有了孩子,後面的人生應該終於可以苦盡甘來,過著含飴弄孫的日子。沒想到天不從人願,竟然讓兒子生了這樣的病…。


陳怡如關懷師(左二)偕同陳主任(左一)、陳護理長(右一)與病人合影

和媽媽的“不甘”對比的,是你的順應天命。你說:「這就是命啊!一切都是天註定,是我自己運氣不好碰到了,這就是上天給的功課。」在其他人正在無語問蒼天的時候、在怨天尤人的時候、在沮喪失落的時候,你的坦然面對、你的放下、你的不問『為什麼』的接納,好像帶人們回到了大自然的自然法則內,四季循環、花開花落,緣起緣滅,但生命卻在這流轉間生生不息。人們回到了原有的宇宙的一部分,所以就沒有了所謂作為萬物之靈的自卑或驕傲,我們都是這滄海中的一粒沙,來自於土也歸之於土。

可惜事實沒有像你想像的那麼簡單!準備好了的你,和還沒要接你走的上蒼,讓你在這最後的休止符,陷入了一陣茫然。你不知道要為了什麼繼續這一段最後的床榻之旅,你覺得自己是個等待時間的人,帶給了家人負擔和累贅,看到照顧你的老媽媽漸顯疲態也讓你心生愧疚,讓妻子一個人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兩個孩子也覺得很捨不得。你說:「要是我早點走了,太太和孩子可以搬到娘家住,這樣她才有幫手。」是啊!對於體貼的你,照顧媽媽、為家人付出好似一直是理所當然的,成為家人的靠山和支柱是你的生命意義,而當這個意義破滅了,你不願意回顧過去,因為你說那些會愈想愈傷心,現在這些都不能做了!你也不願展望有限的未來,因為你說夢想都破滅了,而活在現下,成為倚賴別人的這件事更讓你難受。還好,習慣為了家人而活的你,還是可以陪媽媽看著她喜歡的本土劇一起討論劇情;因著時間的流逝,媽媽也慢慢接納了你轉來安寧病房的決定。媽媽在這時成為了你堅強而有力的後盾,能在病房陪你聊天、張羅食物,讓你的心有港灣可以歇息。而你也開始為母親失去你後的生活而感到憂心。

當你的病況慢慢下坡、感到無力、失能、看不清楚時,你那萬分難過的心情夾雜著面對死亡鄰近的害怕。你說,明明一直等待死亡臨近,但當死亡來臨時,看到漸漸失去的自己,卻又開始感到害怕。是啊!死亡這道強光,真的臨近了,我們又有何人能直視呢?我告訴了你小河流經過沙漠,幻化為水蒸氣,之後又落為傾盆大雨,回到大海的過程。我告訴你,雖然好似小河流消失了,但是其實只是形態改變了。你專注的聆聽,然後微微的點了點頭,說了聲「嗯。」對於母親的不放心現在顯得更實際而迫切了,記得心理師曾問過你耶穌最後行苦路時,耶穌為何可以放心的在三十幾歲的年紀離世?因為耶穌相信自己的母親。而且耶穌最後把母親交託給最親愛的門徒若望,跟若望說:「看!你的母親。」也把若望交給母親照顧。我詢問你,是否可以把你自己的兒子交付給母親,也把母親交付給家人,把你對孩子的愛,和你的模樣由母親交給下一代。你微笑著,睜開了雙眼,點了點頭。

後來,你堅強的媽媽告訴你,她已經願意放下你,你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你的妻子也帶孩子來醫院陪你最後一程。我告訴你,在媽媽最難過、最需要時,你的陪伴是何其重要。在你的孩子還在襁褓的時候,你對妻子和孩子的支持是何等重要,這些對家人的意義都不會消逝,你流著淚水回應著。

在面對死亡的過程中,我們是這樣搖擺著、矛盾著。在不同的時刻,我們有時懷抱希望,有時幻滅;有時心平氣和,有時卻波濤洶湧。但就在這樣的搖擺間,我們更貼近了生命的本質__無常,但同時我們也在這當中看到那不變的、永恆的愛。愛讓我們心傷、讓我們淚流、讓我們不捨,但也在這同時,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死亡帶不走的生命的力量!

嘿!親愛的,謝謝你,用你的生命,教了我人生重要的一課。願你在天上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