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安寧療護實習~反思心得

■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研究生/劉佳圓


曾有機會跟著共照護理師學姐去加護病房(ICU)見習收案狀況,並實際參與家屬會談,發現安寧療護推動至今民眾已日漸了解,與安寧相關的許多資訊家屬及病人都會主動搜尋、詢問,對安寧療護亦有程度上的了解和認識,雖然有些家屬的概念還需要再澄清,但因此而體認到「善終」對病人的意義,明白死亡是自然過程,不再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去延長死亡,要尊重病人本身意願,雖會不捨但願意接受,以病人舒適為主的方式去面對死亡。

巨星般謝幕


■臺北榮總大德病房病友家屬/游琇

生命是一場舞台劇,自己是這齣戲的主角,主角雖無法選擇何時登台演出,卻能選擇如何完美謝幕。

護理指導專欄~暈得寧貼片使用注意事項

■編輯部



一、 性狀
暈得寧(S c o p o l a m i n e 1.5m g)貼片,為一面積為3 c m2之圓形經皮吸收貼片劑(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使用時貼於耳後皮膚。其主成分以三天釋出1.0mg的速率持續釋出,經皮膚吸收,進入血液,以達到鎮暈止吐之藥效。

美感記事-51祝福平安


單純、直爽是李阿姨的招牌,像孩童般天真的笑容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個性雖然獨立卻又非常親和。這次與阿姨在大德安寧病房相遇,總像朋友似的與大家話家常,而這次她身邊多了一個外傭,不再是自行來去的獨行俠。

美感記事-50依偎的心




呂先生在病房掛著小女兒的畫作,主題是全家去郊外遊玩的景象,內容相對呼應出呂先生想帶孩子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心情。呂先生在描述四個兒女的情形時,有著不同的神情與期許,並表示雖然現在不能親身參與他們的活動,但可以藉著作品在紙上給他們加油鼓勵。

最後的疼愛

■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總醫師/林卓緯


回想當初我陪在逐漸虛弱的外婆身旁,看著虛弱的她連吞水都格外困難。「要不要插鼻胃管來幫助婆婆進食?」護理師關心的問,家人也難免焦慮了起來。問問外婆,外婆用最後的力氣搖搖頭,我們尊重了她的看法。

保障病人自主-病人自主權利法三讀通過

■轉載自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發佈新聞內容

1041218日,立法院完成三讀立法程序,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之專法,臺灣病人自主權利往前邁一大步,全條文共十九條,核心重點為:具完全行為能力之意願人可以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事先立下書面之「預立醫療決定」,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醫療。為利本法施行順遂,特別規定施行日為公布三年後。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1041214感恩餐會

為感謝在大德病房無私付出的志工們,大德基金會特別在年末之際舉辦感恩餐會,並邀請各位志工一同參與盛會~餐會中由張德明院長主持,為各位志工勉勵打氣~期許在新的一年,大家繼續一同為病房及病友和家屬努力~


台北榮民總醫院 張德明院長 致詞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支持大德基金會~捐款劃撥單下載

為服務無法親自到基金會領取捐款單的民眾,本會特地上傳了電子檔的劃撥單及信用卡捐款授權書,歡迎有心贊助的朋友下載使用唷!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白衣天使之大德日記~ 生命的小戰士

■大德安寧病房代訓護理師/潘雯秀

安寧居家護理師杜淑文(左2)與心理師(後中)家訪與個案小朋友家中合影 (經家屬同意刊登照片)
「生命的韌性」是什麼?我深深認為那是「愛」與「關懷」……。
在安寧的工作領域中,每一個病人,每一個家庭背後都有著一段心酸血淚的故事,尤其是在面臨生命或心靈的難關時,如何從「受苦」中重新體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對週遭所有的人、事、物能有新的詮釋,讓靈性獲得平安,是很重要的課題之一。

王小妹妹是經由小兒腫瘤科的轉介,她就讀小學一年級,初次診斷罹患神經母細胞瘤是在前年……。那一天是除夕夜,全家人晚上準備要到家中附近的餐廳吃飯,走到半路時,妹妹突然無法行走,媽媽本身為某家醫院急診室護理師,當下直覺不對勁,便馬上送至附近醫院的急診室求治。急診醫師做完詳細的檢查及評估後,向家屬解釋腦部長了一顆腫瘤。這突來的噩耗,當下給了家屬重重的一擊,醫師也建議家屬轉往更大型的醫學中心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於是開始一連串的抗癌治療。

因腫瘤位置於延腦(生命中樞)附近,也無法進行手術,剛開始的治療反應還不錯,直到最近左邊的肢體開始不協調,身體也開始出現了併發症,經檢查後發現腫瘤已瀰漫性的生長,無治療空間而建議回家安養。頓時間,全家又再一次的陷入愁雲慘霧之中,於是由原團隊醫師轉介予安寧居家照護。

還記得,第一次跟著安寧居家護理師淑文姊家訪見到妹妹的當下,我與淑文姊幾乎不能自己,看到妹妹步態不穩的走向客廳,那時的她話不多,也不會與我們互動。據媽媽的敘述,她是個很乖的孩子,很聰明又會讀書,人見人愛人緣佳,此時我看到媽媽原本憂愁的臉龐露出愉悅的表情。因左側肢體無力,妹妹長期使用右手右腳執行日常活動,導致肌肉痠痛及腫脹,我們即運用了美手、美足護理,讓妹妹症狀獲得緩解,也因此打開了通往心靈的那一把鎖,妹妹開始主動邀請我們一起摺星星,透過遊戲的過程中,全家人一同參與,其中也包含了小她兩歲的弟弟,個性活潑的弟弟看到我們的到來,也興奮的一直圍繞在我們的身旁,當時的氛圍真的讓我感動不已,我們也融入其中。媽媽拿著妹妹的照片與我們分享,透過「生命回顧」的過程中,我看到偉大的母愛……,心中感觸好深,直到我們要離開時,妹妹與弟弟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的淚水在眼中盤旋,那份感動讓我深刻體認到「即使生活中遭遇到極大困境,只要充滿信心與希望,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家訪結束後返回病房時,察覺到自己還能夠為他們盡一份心力,更應該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把每一次的照護經驗當成學習,隨時自省並調整腳步,陪伴這些受苦難的病人與家屬一同跨越「生死長河」。

阿胖聽我說

■大德病房病友家屬 / 林綠怡女士
作者(前排右1)與母親(右2)及其家人合影 (經作者同意刊登照片)

雖然我已50歲了,老媽還是習慣叫我的乳名「阿胖」, 既使她重病在身……。
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失去她,也沒想過『那天』的到來,我該如何因應?每天至她身旁只想聽她說說話、看看她,甚而心中默默期待奇蹟會出現,她會好起來。
老媽一向是堅強的,直到她無法坐起,慢慢的無法完整的說話,身體或許沒有疼痛,但因肝功能喪失,黃疸及腹水,讓她的身體漸漸負擔沈重且無食慾,直至完全沒體力,進入半昏迷狀態。在老媽人生最後的這兩個星期,回憶起曾經
幸運與她少數的對話,令我至今難以忘懷:
「阿胖,趕快回去上班,不要因為我影響工作。」
「阿胖,我怎麼頭這麼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胖,以後媽媽的骨灰……聽說宜蘭有個櫻花公墓……」
「阿胖,記得幫我買我最喜歡的XX衣服,要記得買四件……」
「阿胖,若我昏迷,才可以送我進醫院,記得,不要讓我受太多苦……」

那天我看著身體已極度虛弱的老媽,她似乎看到我的脆弱及無助,輕聲對我說:「阿胖,不要怕。」我濕著眼問:「老媽,妳怕嗎?」她搖搖手,彷彿她已做好準備並希望我也是。
記得,母親從樓下病房轉入大德安寧病房的第一天,已有肝昏迷現象,當病床緩緩推入病室前,因為怕她暈,我用手遮著她的雙眼,並告訴她眼睛要閉起來,貼心的大德護理師看到立刻把一個枕頭套拆下折好,輕輕地完整覆蓋住母親的眼睛。病床慢慢推入病室,護理師又仔細的觀察母親身上種種現況,並準備小枕方便她安適擁抱,亦立即安排隔日為母親進行大德安寧病房特有的SPA沐浴,讓半個月來僅能臥床擦拭的母親,能在最後得到最尊榮的照護。

或許是因為從小就不願意麻煩任何人的母親,知道孩子們因她而掛心,接下來在大德安寧病房的兩天,每當有一點點意識時,總是用僅有的力氣再三表達,她已準備好離世的意願,情緒有時也變的激動……。
那天,我試著安撫母親,並近乎貼著她削瘦的臉在她耳邊說:「醫生及護士會盡力讓您不要痛苦,但離開的時間必需等菩薩來接您哦!」
我開始輕聲唸阿彌陀佛,也請母親在心中和我一起唸,我說:「要認真的唸,菩薩就會聽到。」護理師聽到我們的互動,立即送我們一台唸佛機,我放在母親的枕旁重覆的播放,說也神奇,母親變的平靜,沒有再皺眉,就這樣,隔日一早,她安祥的離開了我們。

親人的離開,是痛的,是不捨的,但母親的智慧,卻讓我在過程中,學會了接受,學會了堅強,更重要的是,她完全不避諱的告訴了我未來一切的安排:不作侵入式急救、要自然無痛的走向另一世界、安排佛教的儀式、軀體的處理及安置的地點、隨葬的衣物、更重要的是,女兒阿胖的心理建設及準備。
我想跟母親說:「親愛的老媽,因為有您,我和姐姐及弟弟得以圓滿幸福,更因為有您,我們學會了面對人生畢業時該有的智慧及勇氣。」
感恩大德病房,在最後的時刻,給了我們最優質的尊重及照顧,並細心貼心的給我們隨時需要的協助,真的,真的要說,有您們(護理師及醫生們)在,真好!


後記:
從母親進入大德安寧病房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母親是有福氣的。而答應寫下她老人家離開這個世界前兩週的種種,是相信,每一位準備畢業前往另一世界的個體或周圍最親密的家人,在這過程中,都在在需要足夠的智慧及勇氣。



末期病人之營養與水分

■編輯部


為何末期病人食慾不振?
腫瘤造成人體代謝功能改變/末期不適症狀造成進食減少:腫瘤細胞會分泌抑制食慾的細胞激素,並消耗體內的醣類、脂肪與蛋白質,因而造成病人消瘦。末期病人許多症狀也會影響食物的攝取,例如:吞嚥困難、噁心、嘔吐、口乾、口腔潰瘍、口腔念珠菌感染、疼痛、腹瀉、味覺改變等;另外心理因素也會影響食慾,例如對未來不可預期的焦慮或沮喪;長時間住院、臥床,生活缺乏樂趣,心情鬱悶;疾病帶來的失落…等,皆會影響心情,使人食之無味,胃口降低。

如何協助食慾不振的病人進食
◎詢問病人想吃什麼:依照病人喜好準備食物,病人接受度較高,也較易吃得多。
◎增加進食的氣氛與創意:吃飯講究氣氛,可讓病人從病床上移至餐桌,並與家人共同用餐,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吃完。或在碗碟上動腦筋:用較小或精緻的餐具,讓病人不會因為吃不完而感到挫折,有時也在食物上多點裝飾,使食物更可口及吸引人。
◎盡量準備軟食或流質的食物:越軟或流質的食物較易吞嚥,病人的接受度也較高,例如:稀飯、米湯、布丁、蒸蛋、冰淇淋…。有時也可自行製作果汁,或將固體食物絞碎呈糊狀,以方便進食。

如果病人吃不下,是否需放置鼻胃管?
不一定。雖然在東方,食物就是愛與關懷的象徵,但若病人因病程進展而吃不下時,即使放置鼻胃管,往往對體力幫助有限,反而增加病人的不適。是否放置鼻胃管,需視病人本人對鼻胃管的接受度而決定,以使病人獲得最舒適及最
人性的照顧。

如果病人吃不下,是否需給予靜脈營養?
不一定,需視病人情形而決定。因部分末期病人因病程進展,即使提供充足的靜脈營養也無法被身體所吸收運用,反而可能增加腹水、胸水或肢體水腫的情形,而造成更大的負擔,因此,需審慎觀察評估靜脈營養對病人的利弊,以使病人得到最好的照顧品質。


美感記事-49踏青




對蘇先生而言,病後無法再伺奉雙親,又未能與妻小深談,一直感到遺憾又心酸,雖很想再為家人做些什麼?唏噓之餘仍是無奈。

美感記事-48紙上種稻記


入院時,純樸的朱阿伯很少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不管是肚子脹痛或雙腳腫脹不舒服,總是靜靜地默默承受,只有在團隊主動關心及詢問下才會做一點表達,但也只限於少少幾句而已。

在大眾中磨練慈悲心~記一位醫師在臨床的體悟

■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醫師/邱菁蕙

當年我剛出家時就讀佛學院,於觀行課中教到慈悲觀,總覺得有些隔閡,便請教教授師:「如何才能修好慈悲觀?」教授師回答:「慈悲心是在大眾中磨練出來的。」當時覺得這答案好像不是自己想知道的,但是經過這些年來,我漸漸懂了!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陳壹華女士作品義賣-4「用心欣賞系列」(請點入內觀看15幅畫作)

有意購買者請洽詢(02)2875-7698  
財團法人大德安寧療護發展基金會
       編號:1                             年份:1997年
       尺寸:162*130               價格:$160,000

陳壹華女士作品義賣-3(請點入內觀看7幅畫作)

有意購買者請洽詢(02)2875-7698  
財團法人大德安寧療護發展基金會


    年份:1980年              作品名稱:咖啡香  
    尺寸:50*65                價格:$28,000

陳壹華女士作品義賣-2(請點入內觀看10幅畫作)


有意購買者請洽詢(02)2875-7698  
財團法人大德安寧療護發展基金會

          年份:1992年             作品名稱:各有姿勢  
          尺寸:61*80                      價格:$50,000

陳壹華女士作品義賣-1(請點入內觀看10幅畫作)

有意購買者請洽詢(02)2875-7698  
財團法人大德安寧療護發展基金會


    年份:1984年                                作品名稱:放鬆  
    尺寸:41*32                                  價格:$12,000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清熱涼血─蓮藕汁


■編輯部

【材料】
藕節5段、適量蜂蜜

點滴在心頭~大德志工紀事

本文作者熊美惠女士
■前大德安寧病房志工/熊美惠

  我曾是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志工的一員,雖然後來因腰疾而不得不終止服務,對於之前這一年深刻的生命體驗,擬就此文記錄些雪泥鴻爪與大家分享。

美感記事-47溫暖在心頭


  周阿姨有一顆慈母的心,總是為別人著想,擔心生病連累家人的工作,因此兒子只好盡量不用請假來陪伴她,以免讓阿姨心裡有負擔。尤其與先生感情深厚,讓他們倆人對未來不能相守到白頭覺得非常遺憾。有時兩人會有消極的想法,但想到為了兒女與孫子還是要堅強的過下去,再加上周阿姨的信仰也成為支持的力量。

圓一個緣~ 感謝病人用生命教導我們一切


■編輯部採訪安寧共照護理師李存白側寫
 
本文病人楊先生於病中執筆作畫
  一開始楊大哥是拒絕我的,但在一次又一次的陪伴中,我瞭解他是多麼想要活下去。透過陪伴,他慢慢了解,不論他選擇甚麼,我都會陪他一齊努力。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賀~

黃信彰 部主任  榮陞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
陳曾基 科主任  榮陞臺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部主任
林明慧 主治醫師 榮陞臺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安寧緩和醫學科科主任

我的抗癌歷程與心得分享

作者劉淑蕙小姐(左)與安寧共照護理師楊琪合影
(本張照片經作者同意刊登)

  我是一位得卵巢癌7年的病人,我現在即將從癌症研究所畢業,我想我應該有些經驗與各位癌症病友及病友的家人,分享我這7年來的抗癌歷程,也希望與各位分享我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不害怕死亡。

美感記事-46一起去游泳



  兩位小帥哥一前一後、一蹦一跳、相繼飛奔到王爺爺的病床前,用著童稚的嗓音喊著「爺爺」。雖然少年不識愁滋味,但也立刻感染了年邁久病的爺爺,露了溫煦老者的笑容。

美感記事-45黃魚心•故鄉情





  沉靜的外貌、規律的作息加上定時服藥,看不出詹婆婆已被憂鬱症纏繞多年。

白袍心聲—最後的中秋節

■前臺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見習醫師暨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 謝向堯


  前言:當醫生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病人病情的改善;偶爾有些時候,我們得協助病人圓滿他()們的人生(如以下敘述的故事);最不幸的是,我們被捲入病人的命運(像是被告)。這三種我都遇過。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示範教學-臥床病人的翻身擺位法

為增進大德病房照護服務品質,提升入住於大德病房的病人舒適度,特別由大德病房資深護理師-李劉瀅瀅,召集病人家屬及照顧服務員,針對臥床病人的「翻身擺位法」進行示範並指導,讓照顧者學習適當的方式來照護病人並減輕照顧者的壓力,也讓病人能夠獲得更舒適的照護!

護理師-李劉瀅瀅   進行示範講解




照服員在經過指導後,進行實際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