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腳步聲

■台北榮總家醫部第三年住院醫師/林宜璇

林宜璇醫師

  在忙碌的醫院工作中,除了醫療專業以外,我們往往很難注意到其他的事情。應該說也沒有那個環境,很幸運我有機會在安寧病房學習,在一個月焦頭爛額的生活中,還可以看到一些真正屬於"心理社會"層面的問題。團隊合作完成一些事,一些病人的願望,其成就感不亞於治癒疾病。大德病房的病人都不會好,甚至有些是離死亡很接近的病人。日子以天或小時在計算的情形很多,不管轉入安寧病房的動機是什麼,剛轉入時往往呈現對生命絕望的樣子。我那個月的病人郭先生就是如此,肝癌末期併嚴重黃疸,像這樣的病人,在一間醫學中心當中,說實話多的是。郭先生第一天來到大德病房時,一臉疲態,在因為黃疸而染黃的眼睛裡,更多是絕望與無助。在照顧他幾天後,我們發現他的家庭處在社會的角落,與太太離婚,育有3子一女。其中一子在某感化教育機構服刑,郭先生也明瞭自己時日無多,殷殷期盼這個兒子能來看他。於是大德病房團隊合作,開立病危通知,由社工師介入,協助這位兒子能請假探視。公文程序有點慢,大家都很著急。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是最後一面,太晚了可能就錯過了。
  那天我在病房,看到一位15歲的少年,戴著手銬腳銬,由一位警察一位輔導老師陪同,出現在我們病房。心裡很高興這願望成真了,但是更多是不捨與難過,他才15歲,跟我弟年齡相近的孩子,帶著手銬腳銬,一路從人來人往的醫院大廳坐電梯上來,要忍受多少異樣眼光?聽說他事先已被知會會是這樣的畫面,但他仍願意,我想他也明白以後沒有機會再見到父親了。他站在床邊,手銬腳銬已被鬆開。他喊了一聲「爸」!聲音微微哽咽,眼眶蓄積淚水。此時病人不需要嗎啡也不痛了,原本混沌的神智也變的清楚了。我們為他們拍照留念,探訪時間只有半小時。時間結束,又戴回手銬腳銬,伴隨金屬撞擊的腳步聲,離開病房。我想這位小弟又要忍受無數的異樣眼光。15歲的孩子應該是自尊心很強的時候啊!這樣的場面會帶給當事人多少的難堪與自卑感?我沒有辦法改變法條規定,但是那清脆卻又沉重的腳步聲,在我心中震撼迴盪許久...
  後來我們寫了封信給他服刑的單位,建議可以有更人性化的做法。譬如坐輪椅,用衣物覆蓋手銬腳銬,如此在不違反規定的情形下,更能維護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在台灣的公家機關,原本沒有企盼能得到回音,沒想到在一個月後的某日,竟然由相關單位主管所發出的回信,提及日後會加以改進,不會再讓類似情事發生。團隊都很振奮!我心裡更是開心!我們出一點點力氣,可以讓這些一時失足的孩子免除某種程度的心理創傷,這是醫學以外的事。開一個藥幫忙一個人,但改變此事卻可以幫忙很多人,尤其這些都還只是孩子,可能是因為不健全的家庭而犯過一些錯誤的孩子。他們為曾犯過的錯在贖罪,但是仍應保有一個做人的尊嚴。

  約莫一週後,帶著兒子曾來看過他的記憶郭先生離開了。郭先生的善終減輕了我一部分心裡的遺憾,未來雖不一定會走安寧療護,但有幸在大德病房學習了很多東西。不明白的人往往以為安寧病房就是用嗎啡把病人打昏的地方,其實在這裡大家花很多心力,處理很多問題。藥物不是萬能,因為在一般病房即使用了最貴的抗生素,感染還是沒好,病人還是走了,甚至到那一刻病人跟家屬還是有很多其他的問題無法克服。我在大德病房卻往往可以見到病人發自內心的笑容。「善終」是一項很深的學問,也不容易。在醫院當中看過太多臨終前很不平安很折磨的情形,我想真的是上輩子要修,才有可能在睡夢中離開,而心裡沒有憤恨與不平。一點小心得,在此與大家分享。

林宜璇醫師(中)與大德團隊醫護人員合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