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末期病人的多樣面貌

■編輯部

  70歲的阿嬤轉到安寧病房時,家屬要求團隊不要告訴病人病情,深怕阿嬤受不了刺激,失去求生意志提前死亡或自殺。當醫生查房或護士照護病人時,家屬下意識很緊張地阻隔在中間為病人代言,彷彿將病人保護在防護罩裡,深怕毒氣(病情)滲入。有一天,阿嬤趁家人不在的空檔說道:我知道你們大家都在瞞我,我自己的病心裡有數,你叫醫生來…。
  55歲女性病人到末期時,知道自己離死亡已近,心情很沮喪不願意跟先生、孩子及姊妹說話,醫生查房也不詢問任何問題,彷彿把自己鎖在憂鬱的象牙塔裡。經過一個禮拜後說的第一句話:我要看媽媽。原來她選擇獨自度過死亡幽谷,在臨死前想再見高齡的母親一面,也向家人交代後事與道別。
  年輕單身女性從發病到死亡前後一年多,在她臨終前一天睜大眼睛哭著對護理人員說:救救我,我不要這麼快就走了…。
  44歲的母親從發病到死亡不到五個月,她夾雜不甘心、憤怒、痛苦(身、心、靈)與不放心的情緒離開人世…。
  53歲罹患胃癌的父親,從發病到死亡也一年左右。當他得知末期時主動要求轉到安寧病房接受疼痛控制;回顧自己一生,探索並且統整、肯定自己;把握與家人相處的時光、表達情感;為年幼的獨子準備分離。雖然過程中有接受、不甘心、憤怒、恐懼、不安與不捨…等許多正負向情緒的糾葛與角力,但在家人關愛與支持的陪伴下,安詳、平和地度過臨終階段。
  生在末期病人身上,病人面對疾病時,由初期積極求生到末期想趕快解脫或仍奮鬥到底,而與死亡形成拉鋸戰,其身、心、靈都受到相當大的煎熬。家屬在陪伴照顧過程中,也深受影響而身心俱疲。罹患末期疾病猶如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人們面臨失去至親傷痛的恐懼,憤怒為何發生在我身上?猶豫且害怕是否該誠實告知病情或如何告知?恐懼治療過程的疼痛而感到生不如死…;可是都是令人害怕無法面對的嗎?
  我們也看到堅強、勇敢、幽默、感恩以對的病人與家屬,他們用愛的包容與陪伴,以及堅定的信仰(念)共同面對,相互扶持度過死亡幽谷而達生死兩相安。有些家屬說:疾病雖然帶走親愛的家人,也讓彼此的情感凝聚更強,更珍惜生命、把握當下…。在照顧與陪伴末期病人經驗中,我們整理了病人與家屬面對病情變化及死亡威脅的心路歷程與態度,期盼能提供讀者參考,以更開放、坦誠與接納的心,來面對死亡所帶來的種種課題。


編者按:

本文轉載自「安寧緩和醫療作業手冊」第4章「安寧緩和醫療心理靈性照護手冊-末期病人的多樣面貌」一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