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台北榮總大德安寧病房代訓醫師 / 宋泓逸
北榮大德病房安寧團隊社心會議 |
「安寧療護是什麼?」
醫學生時代第一次在課堂上聽到這個問題時,身為醫學生的我給自己的答案是:「安寧療護就是快要死亡的人,我們依照病人及家屬的意願,在醫學倫理指引及不違背法律的情況下,給予病人最適合的處置。」那時候的我很滿意這個制式的答案,從來不覺得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讓一個本來就要死亡的病人死去有什麼難的,讓他不要死會比較難吧!」懷著這樣的想法,自然也不會覺得這是一件我想做也該去做的事情。
正式踏入臨床後,開始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病人與家屬,也開始學習如何處理各式各樣的問題及疾病,當然也不免要碰觸到死亡。從一次次對家屬發出病危通知及解釋病情,到一本本比電話簿還厚的病歷在我手上寫下最後一次出院病摘,開出一張又一張冷冰冰的死亡診斷書後,我又不禁想起這個問題,「安寧緩和療護到底是什麼?」是不是就是學長姐跟我說的:「看到癌症末期病人情況不好時,趕快去勸他們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這樣對病人、家屬,當然還有對你值班都會很好,然後大家就會都很安寧。」抱持著困惑的我在偶然的機會下,從「預知生死的貓」這本翻譯書中看到了不一樣的答案,原來安寧療護不是只能用在癌症病人,原來安寧不是只能在醫院進行,原來安寧療護也不等同於病人放棄活下去,而是更加積極的尋求好死與善終。有了這樣的想法後,我開始去接觸這個領域,除了看書上課外並從臨床實際去揣摩及觀察,終於在102年4月時有機會到臺北榮民總醫院的大德安寧病房受訓,實際在病房照顧這一群病人,並且學習每一位前輩的經驗。
三個月下來,每一位我所接觸過的病人、家屬、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宗教師或其他任何一位團隊中的工作同仁,都帶給我滿滿的感動及收穫。讓我深刻體會到安寧病房的照護可以做到能積極地去解決病痛、撫慰人心並且提供全方位的照顧,讓病人及家屬可以好好地走過最後一段。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某一個值班夜,從其他病房轉來一位癌末病人入住大德病房,我看到病人時他已經處於末期瀕死昏迷狀態,經向家屬了解後很訝異地發現,既使病人已經處於末期的情況下一段時間了,竟然從未有人向他們解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更沒有人去告訴家屬接下來會怎樣,當然也沒提供任何訊息好讓他們做出決定,更別提當病人在有意識狀態時有機會能表達自我的意見。很幸運地是病人在離開前來到了安寧病房,雖然整個轉入過程不超過一天,甚至沒有超過一個班,但從一開始病人的痛苦不安、家屬的不知所措與不捨,到往生前的寧靜與祥和,整個團隊做了多少的努力與付出,才有辦法達到「讓病人善終、讓家屬善生」這樣的目標,也讓我了解到原來期望「好死」比「賴活」得付出更多的心力。
此外,整個北榮大德病房安寧團隊的默契與工作氣氛也是令人讚賞的,除了每一位成員都經驗豐富而且充滿愛心之外,團隊成員之間也能在彼此脆弱時互相支持及一同成長,令我覺得理想中的安寧療護似乎已經實現。不過當我開始參與院內其他病房會診安寧共同照護及安寧居家訪視工作後,就看到了目前安寧療護的限制。這些限制不僅來自於民眾本身,也包括其他醫療單位、政策、以及許多現實面的限制,相對也形成了種種阻力。於是這麼好的照護模式不僅是還無法全面走入社區帶給每一個需要的病人,在院內甚至只能侷限於區區16床的安寧病房裡而無法完全深入醫院的每一個角落。如同很多安寧前輩的想法:「安寧病房只是一個示範單位、一個先驅者,期望最終不再需要這樣一個專屬的病房,而是安寧的理念與想法已深入到每一個醫療單位、每一位醫療人員、每一個社區及每一位民眾,使病人無論在何處都能享有安寧。」
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安寧療護是什麼?」
現在的我會說:「安寧療護是一種積極的照護理念,要能關懷病人的每一個需求,從生理、心理、靈性、乃至於社會需求,並且將整個病家視為一個共同的個體,其中的關係密不可分,故需同時照護。完成這樣的理念需要各領域的專業同仁,以團隊的方式介入,並且從接觸病人的那一刻開始,隨著病程的進展加強介入的力度,不止於病人死亡而是直到病家平安才算完成,並能結合社會資源,使病人不侷限於醫療場域,在自家及社區也能善生、善終、善別。」雖然這個回答只是拾人牙慧,我微不足道的經驗也沒資格給別人一個號稱正確的答案,不過相信日後當有更多的機會實際投身於這塊領域後,我仍會有不一樣的體悟,也期望屆時亦能遇到像大德安寧病房這麼優秀的團隊,一同來尋找一個更好的答案。
北榮大德病房安寧團隊成員討論病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