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 尊重末期病人醫療自主權,提供全人關懷,協助榮民獲得善終 --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103年「榮民體系安寧緩和醫療全程照護網絡計畫」

■編輯部


緣起
  末期病人若無法接受適當的照顧,病人及家屬都將承受極大的痛苦,實是現代醫學一大缺憾。安寧緩和醫療是近代醫學的專業領域,重視疾病末期病人的症狀控制,並關心臨終病人心理、家庭等問題之解決;冀望透過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整體照顧,提昇末期病人的生命品質。安寧緩和醫療不惟是一種先進、積極且人性化的醫療照顧模式,且可免除不必要的醫療資源耗費。
  近年來,國內安寧緩和照護模式之發展已由安寧病房、安寧居家照護增加到安寧共同照護服務,並將照顧對象由原先癌症末期病人及運動神經元疾病病人拓展到八大非癌末期疾病之病人,使照顧之對象倍增。推展安寧緩和照護已成為國家級政策推動要點,亦為醫院評鑑重要項目,然而近年國內雖已陸續成立安寧照護之醫療單位,惟94.4%病床集中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並呈現各縣市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為擴大安寧照護的涵蓋面,全民健保於98年正式將安寧住院與安寧居家給付納入全民健保給付項目,並於100年試辦安寧共同照護住院給付。有鑑於全民健保給付安寧緩和醫療照顧在各級醫院之費用均相同,因此近三年來,許多社區型醫院陸續開辦安寧緩和醫療業務。
  由於三家榮民總醫院安寧床位有限,因此罹患嚴重疾病生命末期需長期照護之榮民,常未被轉介至安寧緩和照護服務體系。在榮民之家長住的公費安養榮民或外住就養榮民,一旦罹患無法治癒的末期疾病時,在生命最後的幾個月,於接受榮民醫院的急性醫療照護後,常無法返回榮家或其原住所善終,而須轉送至各地榮民醫院安置在醫院附設養護機構。有鑑於此,建構榮民體系安寧緩和醫療全程照護網絡有其急迫性。
  在過去,國內社區(地區)醫院發展安寧照護之障礙,除完成安寧相關訓練之專業人才網羅不易之外,最重要的是缺乏大醫院轉介病人來源,及末期病人或家屬對地區醫院醫療品質信任度不足。因末期病人多在大型醫院確定診斷,若能發展固定的社區醫院轉介體系,不但能抒解醫學中心急診加護單位壅塞的情形,也能讓末期病人回到所熟悉的社區,依病家的喜好,轉入社區醫院,或進一步返回最熟悉的家中,接受安寧居家照護服務。有鑑於此,推動社區榮民分院提供安寧緩和醫療服務以支援分區安寧緩和醫療全程照護及轉介網絡實為迫切需求。
  為配合政府政策及因應社會需要,本院擬規劃北區榮民安寧緩和照護資源中心(設置於臺北榮總),建置榮民安寧緩和照護管理資訊通報網絡,因應生命末期失能榮民末期照護之安寧緩和服務需求,提供單一窗口服務,辦理個案照顧轉介管理,開辦安寧居家訪視等服務,成為區域榮家與榮民服務處所照顧的外住就養榮民之重要轉介資源。並計畫推動榮民預立醫療照護計畫,鼓勵榮民於健保IC卡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註記或預先指定醫療委任代理人。使罹患嚴重疾病生命末期無法表達意識的無眷榮民,不致因無人代理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而影響其善終權利。

實施步驟
一、協助增加榮民醫療體系安寧緩和照護之供給面
  協助培育社區榮民分院專業人員接受安寧緩和專業培訓;協助社區榮民分院推展安寧共同照護及安寧居家照護業務,成立安寧病房,以增加社區榮民醫療體系安寧緩和照護的供給面。

二、建構榮民體系安寧緩和醫療全程照護網絡
  建置榮民安寧緩和照護資源中心,試辦榮民體系安寧緩和醫療全程照護網絡,並進行榮民安寧緩和醫療全程照護服務網絡成效分析。

三、推動榮民預立醫療照護計畫( A C P ,advance care planning

  推動榮民預立醫療照顧(ACP)推廣計畫,以保障生命末期榮民的善終權。

沒有留言: